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面板已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仍有消化空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1/2011 11:25:3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钱玮珏

  近期两条关于8.5代液晶面板项目的消息,在液晶面板产业内掀起波澜,也引发对于液晶面板是否产能过程问题的讨论,加上,持续走低的面板价格,以及台湾地区、日韩面板企业亏损的业绩报表,都令人们对液晶面板产业的前景表示担心。

  本周一,TCL集团主导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首期设备正式投产启动。华星光电CEO贺成明表示,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量产,月产玻璃大板1.8万张,计划明年底达到月产玻璃大板10万张的设计产能。

  就在上周,友达光电证实,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其昆山8.5代线TFT-LCD面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5亿美元,预计明年四季度投产。加上上个月刚刚投产的京东方北京8.5代线,去年获批,目前已经动工的三星苏州7.5代线和即将动工的LGD广州8.5代线项目,不久的将来,国内将密集亮相五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旦集体投产,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国内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业界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自去年5月以来,由于需求萎缩,全球液晶面板价格已经陷入一次长达14个月的下滑周期。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面板巨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巨亏,近日友达、奇美和三星电子发布的二季度报告显示,三家面板巨头当季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4亿元,29亿元和12.7亿元,而另外一家面板巨头LGD也预测将出现亏损。

  由于面板制造商二季度盈利继续低于市场预期,这种态势很可能持续至2012年上半年。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随着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面板需求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下降的行业趋势正在形成。

  也有人士持不同意见,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就认为,“除非世界经济的反转速度很快,否则产能过剩不会出现。”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教授也认为,面板产能过剩是相对,目前国内液晶面板需求近4000万片/年,其中大部分依赖进口,对国内面板企业而言,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谷至华同时表示,随着我国面板产业的发展,对面板最低成本的掌握,若是境外面板企业的售价过低,不排除以此为据对其征收反倾销关税,对国内面板产业进行保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认为,国家大力支持国内液晶面板产业,未来在相关经济政策支持方面给予扶持,能给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面板如何盈利仍有疑虑

  国内此前投产的面板项目,包括京东方的液晶面板项目、长虹的等离子面板项目,都出现了投产即开始亏本的状况,令外界对华星光电在投产后如何盈利有诸多疑虑,有业内人士表示面板行业正在失去以往的资金技术密集且高盈利的行业特性。

  谷至华直言国内面板项目投产后“至少还要再亏三年”,他认为企业应该做好亏的准备,“尤其对彩电企业而言,发展面板企业对其打通垂直产业链、进入产业上游是相当必要的,有利于长久发展,不要怕亏”。

  李东生表示,过去七八年间面板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强,波动相当厉害,一年前行业从很好的盈利进入到大幅亏损,目前华星光电仍处于设备安装调试期,一年之后才会进入正常经营、财务核算,“届时整个行业的情况,公司的经营状况,目前都还不得而知”。他认为左右不了行业整体,更多应该关注自身产业能力的提升。

  陈立宜也表示,不同企业的设计材料成本各不相同,差异也比较大,此外,TCL的产业链可以垂直整合,让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成本下降。

  据悉,预计10月华星光电将向TCL多媒体提供华星32英寸产品,11月向TCL系统科技及其他国内二线厂家供货。李东生表示,刚开始产量比较小,今年的销售计划没有把一线厂家放入其中,“目前已有一线厂商表示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