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节能”将成为家电一个重要主题。“十二五”期末我国主要家电产品节能环保水平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绿色设计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明显提高,像热水器和空调这种能耗较大的家电产品,节能、环保和低碳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热水器行业存在进入门槛低、杂牌多、产品种类多、产品参差不齐、市场混乱、高科技节能产品难普及等问题,产业升级缓慢。基本的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热水器在节能、环保和低碳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还需要国家出台节能补贴政策,来帮助行业实现快速升级。
为此,作为热水器行业领军企业的海尔郑重呼吁:希望国家能够重视热水器产业升级慢的问题,出台节能政策补贴,加快安全、高能效热水器的普及,杜绝因热水器造成的人员伤亡,让更多的消费者用上安全、放心、节能、环保和低碳的热水器。
节能热水器普及"难"
目前,我国高能效热水器的利用率还很低,高能效电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冷凝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像海尔自主研发的3D速热热水器,加热速度提升了78%以上,市场占有率只有2%;海尔冷凝燃气热水器在节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热效率可以达到107%,只占整个行业的3.1%左右。由于热水器行业进入门槛低,因此杂牌多、产品种类多、产品参差不齐、市场极度混乱,导致好的节能产品消费者买不起,也有的消费者花了钱却买不到真正安全、节能的产品等等。
太阳能热水器2010年实现销售规模420亿,在农村占比72%以上。然而,由于受光照条件、安装位置等问题的限制,太阳能产品在城市市场很难普及。我国太阳能企业多数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企业,实力还不够雄厚,他们还处在追求短期利益的阶段。
"十二五"明确规定,要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家电产品以及新能源家电,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水平,推进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产品在家居生活中的使用。目前的行业现状,让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一直以来,热水器产业升级缓慢是个大问题,产品技术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因此,普及节能、环保、低碳的产品,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
热水器亟需"节能补贴"
热水器是消费者每天频繁使用的家电产品,能耗大,有着很大的节能空间。其实,我国热水器企业从来没有放松对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造,推出的一些节能减排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海尔今年春季就一口气推出了高效冷凝热水器、余热回收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等五大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余热回收热水可以回收淋浴后废水中的热量,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应用。
然而,目前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与普通热水器相比,节能热水器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消费者受消费能力的限制不能承担购买的费用,或者出于趋利心理更愿意购买实惠的普通产品。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策的推动和倡导。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为了推动节能减排,往往采取两个手段:一是制定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品。2005年,欧盟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理由,发布用能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EuP指令),有计划的逐年淘汰低效率的供热和热水设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二是制定节能补贴政策,对购买使用节能热水器的用户进行直接补贴。目前在欧洲、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均有对节能热水器的配套消费补贴和政策支持。日本从今年起对每台冷凝式热水器给予2万日元的补助,并要求到2013年实现本国生产的热水器全部为冷凝式产品。
据了解,以全球最早引入冷凝式热水器的荷兰为例,1985年荷兰政府通过每台约合100欧元的补贴,使冷凝式热水器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到了6%。随后政府又取消了补贴政策,使得其后五年的占有率仍未增至10%。1994年,荷兰政府再度推出了200欧元的补贴,使其占有率又一下激增至40%。在德国,也是由于1994年开始的政府补贴制度,使冷凝式锅炉的市场份额由不到5%增加到2000年的50%。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的推动对于节能热水器的普及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我国空调行业自国家推出了节能惠民工程后,国产企业空调受益很大。一方面,高能效空调得到了国家相应补贴,低能效空调迅速被淘汰,空调由定频向变频升级,加强了我国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产品升级后,空调价格下移,消费者花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加速了高能效产品普及。消费者得实惠,产业得升级。现在空调行业正向绿色、低碳发力。我国的热水器行业同样需要这样的产业升级之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