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日立集团证实,公司正在与鸿海就投资日立旗下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业务进行谈判。同时,鸿海旗下富士康也有意于美国新创公司,开发传感器等相关产品。
“公司将开始开发自己的产品,以弥补代工的低利润空间。”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外表示。为此富士康已经与几家硅谷风投公司达成协议。
可以看出,鸿海正在着力于垂直整合,不仅上游核心零部件进军,也向下游销售拓展。为了拓展3C生态链,未来的鸿海,希望做到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领域。
不过,这一切并不容易。鸿海渠道零售第一战——万得城在上海甫一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迎来竞争对手苏宁电器的“敲山震虎”,发起史上最大幅度的低价促销。
竞购上游
液晶屏的需求随着智能手机畅销而升温,为此,鸿海集团正图谋壮大全球中小尺寸面板的规模。
若此番12亿美元顺利收购日立显示器,鸿海旗下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企业。此前,鸿海曾收购台湾奇美电子,新奇美已经列名全球第三大。
“目前还未达成任何协议,还有其他的竞争者”,日立集团证实,公司正在与鸿海谈判。但目前还未达成任何协议。
据悉,日立显示器是全球知名中小尺寸面板公司,需要加大资金和渠道以扩展业务。在过去5年,日立显示器持续亏损,集团期望剥离亏损业务,将经营资源集中到社会基建核心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鸿海若取得日立显示器生产技术后,则应用于智能手机领域,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鸿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拥有稳定的LCD面板客户,因此新厂在未来渠道、产能上多有保障。
此前有报道称,鸿海将投资约12亿美元,用于该项显示器业务上,预计新建的工厂将于2012年投产,生产中小尺寸的LCD面板,主要其产品将供给鸿海的智能手机使用。
若收购实施,富士康将倾向于控股,新厂产量将实现翻番,鸿海则计划未来两年,参与合资厂的股票发行,分两次收购,投入资金将以私募方式,在2012年3月前和后一年注入。
过去几年以来,鸿海着力于垂直整合,向上游核心零部件进军。此前,鸿海借旗下群创整合了台湾统宝与奇美电子,在全球中小尺寸面板业,已拥有相当的竞争力。
除了日立显示器之外,鸿海旗下富士康也有意于美国新创公司,开发传感器等相关产品。
鸿海财报显示:今年前9个月,净利润率为2.7%,低于去年同期的3.5%。半年报显示,鸿海的子公司富士康国际亏损已经扩大至1.43亿美元。此外,富士康的两次加薪,也将增加数亿元的用工成本。
渠道竞争
鸿海除了研发自己的产品,以获得更高的代工利润外,还致力于凭借成本优势,加大产品出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