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发展规划交替的历史关口上,中国家电业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从家电大国向强国的崛起。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国家电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积累、沉淀的过程,那么,未来5至10年则是中国家电业“从大到强”、“从全到精”的强者时代。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景象,外部经济复苏迟缓与中国国内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膨胀共生。家电业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中,行业集中度的愈发增强,技术竞争日见鲜明,规模制胜是否还可持续?
当我们即将迎来2011年的时候,家电业谈的最多的依旧是“转型”一词,只是内涵有了新的不同。
新游戏规则如何建立?
在一些行业观察家眼中,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战略眼光、缺乏长远规划,只会投机赚小钱、只会打价格战两败俱伤、只会跑马圈地打规模战。最终,虽然做大了产业,却只能沦为产业链条中的配角和打工者,分食少量的利润,付出大量的资源。
因为当前中国承担着全球半数以上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电烤箱、电饭煲等众多大小家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任务,并建立了全球白电和小家电业最完善的产业链,还在逐步建立完善的平板电视全产业链条。毫无疑问,中国家电业在顺利完成了资源积累和产业布局后,面临着“打破现有发展模式、构建新型竞争体系、建立新的游戏规则”的转型新冲动。2011年,无疑将吹响中国家电业在全球实现产业升级的冲锋号。
战略缺乏是不是病?
多年来,多数国内家电企业缺乏长期的目标和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彩电企业在上游面板资源上的缺失、空调和冰箱企业在压缩机等核心部件的缺失、洗衣机企业在控制技术及整机匹配技术上的缺失,还有更多家电企业在外观工业设计技术缺乏创新,特别是在众多数码IT产品上,国内企业更是沦为外资企业的追随者和模仿者,出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山寨机”现象。
当然,业内人士对于战略缺失的指责还体现在,国内企业过分依赖价格战,过分突出规模化优势,过分依赖于低成本的制造业优势,而忽视了对于价值战、产业发展趋势、产品技术潮流等趋势的把控。令整个国内家电企业陷入了“规模化低利润”的怪圈,缺乏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在产业链中最核心环节的投入。
战略缺乏是不是病?战略到底有什么用?对于众多国内家电企业而言,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当年,中国家电业发展的基础是“一穷二白”,扩张背景则是“欧、美、日、韩大企业挟技术产业占据中国市场”,迫使企业必须要找到一条生存法则。从中低端市场入手、实施价格突围、从而扬长避短、找准定位。
其实,多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都很清晰,一定是先做大再做强,先抢位再精耕,先规模再利润。以海尔、美的、长虹、TCL等为代表的大企业,率先在中国拉开的全国范围内的跑马圈地布局工业园,完善产品的物流配送半径,找到了一条“大规模化制造配合低成本低利润分销”的成长体系,从而打破了外资企业的产业封锁和竞争法则。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