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开了一家店,又紧接着与硅谷的风投达成伙伴关系,代工巨头鸿海的近期步调显得非常紧凑。
11月18日,鸿海精密宣布与NEA、Onset和DCM等3家硅谷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合作。根据与对方签署的备忘录,鸿海将向这3家公司所投资的12家公司提供支持。
当天,这12家公司出席了签约仪式,它们均来自鸿海专业以外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软件公司Splashtop、充电电池开发商Enovix,以及生物安全设备开发商AuthenTec、指纹识别公司、操作系统软件公司等。作为回报,鸿海将优先获得这些公司开发的新技术的使用权。观察人士指出,这是鸿海35年来首次签订类似的协议。
除了与风投合作,鸿海近期的举动也颇显得与其代工“身份”不协调。就在与美国公司签订协议的前两天,鸿海的子公司富士康与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合资的电器销售门店正式落户上海,双方均高调地指出,未来五年内,他们在国内的门店数将逾百家。
频繁的大手笔,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制下的鸿海将走向何方
尴尬的营收
11月14日,鸿海公布了今年10月份的月度营收。数据显示,该月它的营收达2429.09亿台币,较去年同期1621.33亿台币,增长49.82%。前10个月的累计营收超过1兆8366亿台币,较去年同期的1兆1400.58亿元,增长61.1%。
分析师指出,鸿海10月营收的强劲表现,是受益于全球对手机、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的稳健增长。以手机为例,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近日发布报告称,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终端用户手机销量达4.17亿部,较2009年第三季度增长35%,其中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96%。而鸿海是全球重要的手机代工企业之一。
iPad、iPhone的销售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也推动了鸿海营收的增长,并在未来几个月里它们还将继续成为推动鸿海营收增长的动力。第三季度,苹果iPhone销售量为1410万部;iPad销售量为419万部。预计第四季度,iPad的销量将达到600万部。
同时,受日元升值的影响,日企将进一步削减制造成本,扩大产品线外包的比例。有分析机构预计,索尼液晶电视生产外包比例将占其液晶电视总出货量的70%-80%,鸿海精密等代工企业将是它的受益者。
综合多重利好因素,美林证券调高了鸿海精密未来的营收表现。他们预计鸿海在11月的营收增幅将达到9%,比去年同期增长78%;其第四季度的营收将比第三季度上升10%;2010年全年的营收将再创历史新高,或将达到2.3万亿新台币。
不过,可观的财报之下也难掩鸿海的尴尬。今年前9个月,鸿海的净利润率为2.7%,低于去年同期的3.5%。半年报显示,鸿海的子公司之一富士康国际亏损已经扩大至1.43亿美元。当时公司对此解释是,由于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富士康两次加薪,累计加薪幅度超过100%,调整后的工资达2000元。富士康方面一再否认,人力成本并不在总成本中占绝对高值,但调整后的工资仍将增加数亿元的成本。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均因此下调了富士康的股票目标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