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家电零售业:外资的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5/2010 18:22:0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祝辉

  “狼”们又来了。不只是万得城电器。早在今年初,日本家电连锁业巨头山田电机就已对外宣布,将在中国开设分店。万得城,山田电机,再加上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百思买,国外家电零售业巨头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抢滩中国市场。

  能否与国美、苏宁抗衡?这是万得城高调宣布进入中国家电零售业后,首先会被提及的问题。

  “在进入中国之前,万得城已经对每个竞争对手都进行分析。万得城的理念是在每一个国家、城市都要本地化。”针对此问题,麦德龙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德斯在11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似乎已传递出一个信号——万得城是有备而来的。

  “作为竞争对手,我们不好评价万得城的开业,但是每个企业都有它的定位和经营思路。但我们认为,在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国美、苏宁还是占很大的市场份额的。外资进入,我们还有待观察。”国美电器[3.18-1.85%]品牌管理中心经理安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万得城与鸿海的合作不会对苏宁的销售构成真正威胁。”相比国美方面的谨慎而言,苏宁电器[14.751.10%]总裁孙为民的表态则更有种“放马过来”的豪气。

  事实上,在外资大批涌入之前,中国家电连锁已建立起自己的格局,并形成适合本土的独特经营模式。但从规模上来说,即使未来万得城100家门店开设成功,但与国美320个城市拥有1300余家门店规模相比,还是略显单薄。因此,价格战,薄利营销显然不是外资企业的强项。

  “在商业模式上我们还是准备走家电超市的模式,即店面加产品的渠道模式,相比国美、苏宁来说我们的优势是产品更多,面向的消费群体也更广,在销售方面,我们采用的是真机加出样的销售模式,即顾客可以对产品看得见摸得着,这在国美、苏宁是做不到的。”万得城售后服务部经理张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明力图将万得城与国美、苏宁区分开来。但记者并未从张明的言语中捕捉到万得城更加独特的商业营销模式。

  先抛开商业模式的问题。对于此时的万得城来说,也许采取本土化策略乃当务之急。虽然在很早前,麦德龙就考虑到了与台湾企业富士康合作,力求合作方的本土化。但在管理人才本土化方面,万得城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怎样做才能不步百思买的后尘?这也许是外资进入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又一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在2006年底,全球最大的家电和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家店。并试图通过改善零供关系,以改变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收取进场费的模式。并强调家电卖场的体验式购物。但在与国美、苏宁的角逐中,百思买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以至于四年后的今天,百思买还在不断的探索着“中国模式”。

  “百思买在中国市场发展缓慢,主要是定位摇摆,动作不大胆,决策论证时间太长,导致无论证”,数字华夏(北京)品牌传播研究机构首席顾问姜培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然外资进入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渠道不只有“单刀赴会”一种模式,同样还有“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