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产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依然决定扩充在中国上海的产能,从当前30万台的年产能增加到300万台,翻了10倍,新建工厂预计将在本月开工。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达到5800多万台,而等离子电视产量仅为135万台。即使在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产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电视供应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简称松下)依然决定扩充在中国上海的产能,从当前30万台的年产能增加到300万台,翻了10倍,其新建工厂预计在本月开工。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松下)副总经理田孝齐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预示着松下对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有着良好预期。
采用6面取技术
2001年1月松下和广电电子等共同投资建立的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工厂,主要从事等离子屏、等离子电视以及与之相关部件的生产和销售。采用单面取的上海工厂建立已近10年,但期间等离子技术已经从单面取发展到16面取,技术相对落后。
1片等离子屏所切割42英寸面板的数量,就是几面取技术。所谓单面取即是1片等离子屏只能切割1块面板,6面取就是6块,8面取就是8块,16面取则是16块。当然,1片等离子屏也可以切割成其他尺寸的面板,比如1片6面取的等离子屏可以切割成4块50英寸的或者2块58英寸的面板。
上海松下新建工厂将采取6面取的技术,把生产设备从日本尼崎搬移过来。为什么没有选择8面取或者16面取的技术,田孝齐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解释说,8面取或者16面取技术并不适合上海工厂的实际,8面取设备在日本刚刚用了2年,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另外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需求还没有足够的量,采取8面取技术可能会造成技术过剩。
据田孝齐透露,松下6面取设备在日本已经用了4~5年,因此上海松下从日本购买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低。实际上,上海松下采用6面取技术与松下在日本采用8面取技术的工厂相比还有成本优势。
另外,从面板加工的尺寸而言,等离子屏生产线6面取技术相当于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第7代,但其投资额远比液晶面板生产线小。
产能提高10倍
松下计划在中国上海扩建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初步把其在上海的年产能扩展到300万块(以切割42英寸为单位)。该扩产计划分两个步骤完成,一期年产能为150万块,二期再增加150万块。现在这条生产线的年产能大约为30万块,扩建最终完成后的产能将是现在的10倍。
据田孝齐介绍,松下在日本有3条8面取的生产线,产能达到600万块,16面取的生产线开工1条,产能大概为600万块,再加上6面取300万块的产能,目前松下总产能大约为1500万块,其中上海松下占20%。
为什么扩产?田孝齐解释说,首先是与液晶电视价格不断下降相适应,上海松下也要做大规模不断降低成本;其次是中国市场对等离子电视的需求在增加;最后是满足等离子电视技术本身升级换代的要求。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