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智能电视市场短期难放量 彩企应回归常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9/2010 23:31:00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胡洪森

  1年前,谁都没有想到3D电视上市会那么快。同样在2年前,谁也没有想到LED电视的兴起会在一夜之间,但这些已实现了。今年国庆,为了应对日韩厂商发动的两场价格战,国内企业如康佳、海信、长虹等都推出了智能电视,想复制LED和3D的成功经验。结果显示,近一阶段国内企业都做到了这点。但市场分析机构则认为,由于内容管控政策不明朗,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彩电企业还应该回归到常态产品上,目前炒作智能电视为时尚早。

    缓解利润尴尬之举

  彩电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使得欠缺彩电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一时陷入被动。

  自今年7月起,不少国内彩电厂商感受到来自日韩品牌的压力:一方面外资厂商狂推LED(发光二极管)电视,并在这一领域发动价格战,这让尚有不少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电视库存的国内厂商很难受;另一方面,日韩厂商从9月开始陆续向市场推出很多新款3D产品,并投入很大力量推广,这也迫使国内厂商不得不应对。

  结果是,国内彩电厂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记者了解到,基于2009年中国国内市场液晶电视增长100%的情况,不少国内彩电厂商都认为今年彩电市场将更上一层楼。但事与愿违,很多企业“不亚于去年的销售目标”在日韩厂商发动的两场价格战面前有所动摇。

  “过于乐观的预期直接导致库存难以消化,因此产生的库存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康佳集团彩电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黄心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今年国庆前,日韩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动‘价格战’,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国有品牌只得被迫跟进,以至于产品毛利率被迅速拉低。这也是导致整个国内彩电业的销售持续低于预期,增速逐步放缓的关键原因。”

  记者了解到,和黄心仲有着同样感受的国内企业营销老总并不在少数。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李璐,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苏子欢都有这样的感受。

  面对日韩品牌在上游资源、品牌溢价方面的优势,国内企业为了在彩电市场上争取更多的份额和利润,开始尝试“差异化”突围。在国庆前夕,康佳和TCL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智能电视,旨在通过高端产品提升企业赢利水平,长虹则尝试在3D等离子电视市场寻求突破。

    获得阶段性成功

  每逢节假日,都是中外彩电品牌价格、营销策略对抗最为激烈的时候。今年的国庆彩电市场,因为有了淘汰CCFL、普及LED、推广3D等亮点而成为热议话题。

  不过积极备战的国内彩电企业并没有在市场上处于明显弱势:一方面,国庆前后,不少本土彩电企业在促销投入力度、营销战略定位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推新品、卖高端、重价值”等动作开始唱主角;另一方面,随着整个产业步入盘整期,康佳、海信、TCL等国内龙头彩电企业也在产业链整合、市场竞争手段等方面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或将针对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发起又一次市场抗击。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国庆节期间,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平板电视的销售量比例为57∶43,并不像先前预测的那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