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余女士反映,她家的燃气热水器坏了,维修工反反复复修了四五次,每次都会收取几十元至上百元的维修费。刚修好时机器运转正常,可使用一个星期左右,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她怀疑维修工故意“预留”故障,以增加维修次数赚取维修费。
在对家电维修行业进行深入了解调查后,记者发现,家电维修业的潜规则真不少,“没病小修”、“小病大修”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更有甚者还玩起了“偷梁换柱”、“暗渡陈仓”的把戏。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让消费者在这些潜规则面前完全处于劣势,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重重陷阱之中。
没病小修 小病大修
在网上,一则名为“业内人士自爆家电维修内幕”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曾长期从事某品牌家电维修的赵伟(化名)在帖子中透露:“很多厂家,甚至一些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中心都是外包出去的,由个人或公司承包。这些售后服务中心和生产企业之间签有委托维修协议。在这种外包维修服务的模式下,如果家电尚处于‘三包’期,这时的维修行为一般比较正规,承包维修商也会认真完成维修,维修费用由厂家直接支付给维修商。一旦超过‘三包’期限,维修费则由消费者直接支付给维修商,这时的维修可就大有讲究了。”
“没病小修”、“小病大修”是家电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这一招主要就是把家电说得毛病百出,或把小毛病说成大故障,借机牟利。比如电视机没声没影了,本来只需几角钱换个保险丝就可解决问题,却被维修工说成是某个主要部件坏了,需要换新的,收取客户几百元;比如空调电容器坏了,维修成本只有100多元,但维修工仔细“检查”一番后,却说是压缩机坏了,从而收了用户2800多元钱;电视机用久了,一些焊接部位松动,本来只需补焊一下即可,但维修员却要求换主要部件,由此又多收了几百元……
对此,王先生可谓深有感触。不久前王先生的数码摄像机发生故障,当时他以为是机器部件损坏,便找到维修店。对方告诉他镜头有问题,收取了150元的维修费。但此后类似问题又出现,王先生上网发帖向网友咨询故障原因。“有网友告诉我,这主要是操作失误造成的,只要恢复出厂设置就可解决。照此一试,故障排除,根本不是什么镜头问题。”
曾从事某品牌空调维修长达6年的刘程伟(化名)在网上发帖坦言:对一台空调来说,真正的维修费超过120元就算很贵了。小毛病说成大问题,在整个行业内是普遍现象,进入这个行业不用多久,任何人都会知道。
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家电内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并不清楚,而他们对身穿厂家制服的“正规”售后服务人员又非常信任,一般不会表示怀疑,往往是维修工说什么就是什么,说怎么修就怎么修。维修以后,也很少会有消费者将外壳打开核实维修结果,所以,维修工可以毫无顾忌地行使他们的瞒天过海之术。
偷梁换柱 以次充好
仔细回忆一下,你所接触过的家电维修,是不是都归因于“某个零件坏了”,最终都要更换新零件才恢复正常?
“所谓修理,其实就是换零件。”这句话在修理行业内,也是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