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份,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越来越多的家电拆解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幕前,参与“以旧换新”拆解企业资格的竞标。
在众多企业火热竞标的背后,这个被称为“静脉产业”的家电拆解业到底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北京、山东两地的回收拆解企业展开了采访。
家电回收空调最低:不足1%
现在,我们旧电主要来源就是以旧换新回收企业和自行收购两个渠道。”回收拆解双中标企业、山东烟台绿环家电再生资源公司李钦港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至今,我们已回收近100多万台废旧家电,已拆解近90%。”
记者了解到,在“以旧换新”政策初期,旧电回收还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回收企业与拆解企业在旧电价格上的分歧,曾出现回收企业自行拆解旧家电,而拆解企业却无物可拆的尴尬局面。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矛盾已有所缓和。
“山东省物价局已经根据拆解企业提供的报价,制定了统一的拆废价格。回收企业只要依据这个拆废公示价格,按照合理利润的原则自行制定回收价就可以了。”李钦港说。
李钦港还透露,回收来的家电主要为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当记者问及为何没有空调时,李钦港的回答带着一丝无奈。“空调里面有大量的可回收金属,通过拆解,足以支付回收费用。在回收时,空调的回收几率不足1%。原因就是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对于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太小,而一台二手空调小商贩出价到六七百,几乎是国家补贴的两倍。
“目前,就家电环保拆解回收来说,企业是赔钱的。虽然可以回收大量的贵重金属和塑料,但由于回收环节多,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很多值钱部件都“消失”了,而无害化处理各种有毒有害、不能回收的材料,如:氟利昂、荧光粉、CRT含铅屏等,这方面的支出也很大。即使公司拥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大多可以在内部进行消化,但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也会有所亏损。”李钦港如是说。
环保拆解亏损:与个人抢市场
与烟台绿环相比,北京市发改委确定的惟一一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子过得就有些“艰难”。
“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是拆解一台赔一台的钱。”华星环保市场策划部经理周徐向媒体表示,“只有靠国家补贴的扶持,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据了解,华星的最大花费同样来自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部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
“可以说,无害化不仅吃掉了有用材料的价值,还让企业亏了本。”周徐无奈地说。与绿环不同的是,华星自身并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一些有毒材料如含铅玻璃等必须送往专业玻璃厂进行处理,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华星还面临与个体商贩抢占市场的困境。根据华星提供的数据,2007年4月投产当年,华星共拆解废旧家电10.6万台,2008年全年拆解20.9万台,今年预计能达到25万台。即便如此大拆解的规模,数量也只占到北京废旧家电的10%左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