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观察
家电以旧换新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旨在促进内需的惠民政策,从去年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有读者反映,广州的一些商家在“以旧换新”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将惠民政策当成了商家牟利的手段。
事件:
三次“以旧换新”都不让人满意
广州市民曾女士今年搬新家,因此有三次“以旧换新”买家电的经历,然而三次经历都让她感到不太愉快。
今年4月,曾女士在珠江新城某商厦用旧洗衣机换购了一台空调。空调原价2700多元,曾女士按国家补贴10%的政策,从商家那里拿到了270多元补贴款,此外还有50元旧洗衣机的回收款。
但在此后的空调安装中,仿佛是觉得已经让顾客占了“便宜”,商家的态度就马虎起来。工人们在墙上开的洞口过大,也没有按专业水准由内往外向下倾斜。洞口太大,工人带来堵漏的胶泥不够,就随意地用曾女士家装修时剩余的泡泡胶给堵住,说是保证不会漏水。
没想到过了几天一下雨,因为墙洞开得不合理,又没有切实堵住,雨水就顺着空调管往屋里流,曾女士只好又花钱请人堵好了漏洞。一番折腾下来,不但损失了钱财,而且新装修的墙壁也遭到了损坏。曾女士很懊恼,自忖这优惠享受得不值,另外50元的旧洗衣机回收款也偏低。
今年“五一”期间,曾女士又跑到另一家商场,用家里的一台21英寸的旧电视换购了一台新的液晶电视。商家说“以旧换新”的补帖款不能当场兑现,要拿到还需要等一段时间,要曾女士回家等通知。一个多月过去,迟迟没有得到商家的通知。曾女士前往催促,商家才让她到一楼前台领取补贴,然而前台给她的却不是现金,而是一张该店的200多元的购物卡,店员说是该店的规定,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都是用该店的购物卡兑现。曾女士不想纠缠,只得认了。
6月中旬,曾女士再次来到这家商场,又用家里的另一台旧彩电换购了一台液晶电视,商家仍然要把补贴款换成购物卡。这一次曾女士据理力争,商家才以现金支付了补贴款。而且在这家商场的两次“以旧换新”,商家都没有支付旧家电的回收款,说是该店只给补贴款。
调查:
旧家电回收款偏低
记者在广州一些商家做的随机调查也表明,“以旧换新”政策执行中被打折扣的现象比较普遍。市民认为,主要原因是有些规定弹性大,又缺乏有效监督。
去年9月,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与部分家电销售、回收企业召开家电以旧换新媒体通气会。市经贸委表示,将协调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对部分机型进行双重补贴,实现“国家补贴+厂家补贴+商家补贴”三重优惠,最高优惠额度可达产品原价的30%。但记者采访到的消费者都称没人享受到了这三重优惠。
按规定,除“以旧换新”的补贴款外,商家还要支付顾客旧家电的回收款,但各地标准又不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