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与国美公司之间的矛盾尚未能见到分晓,双方似乎都淹没在了口水仗的海洋之中。仔细梳理双方之间的争论和观点,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国美在黄光裕出事后的业绩和经营策略是否成功。
事实上,国美在2009年初陈晓接掌后采取了“急刹车”的战略,而尽管受到了黄光裕方面的强烈指责,但这种选择的必要性和成效却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关店策略之争
2009年初,接替黄光裕成为国美董事会主席的陈晓,开始了重塑国美战略。他提出,2009年国美电器将以利润为导向、以提高单店经营水平为主要增长方式。
陈晓的第一步举措就是关闭了大量门店。当时国美宣称,在2009年关掉部分效益比较差、网络覆盖不合理、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的门店,同时新增部分旗舰店和优质门店。门店数量规模维持1300家或略为增长。
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国美仅上市公司部分关闭门店就达到了189家。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另一家店巨头苏宁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加速扩张步伐,净增加连锁店129家。两家公司的规模差距在黄光裕离开的两年迅速缩小:2008年底,国美集团门店总数领先苏宁488家,而到2009年底,国美集团上市加非上市门店数只领先苏宁259家。
在许多人看来,曾经在家电业霸气十足的国美失去了昔日的霸气和雄风。正是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双方现在极大的争议。正是这样策略,同样受到了黄光裕方面的强烈指责,黄光裕方面人士称,关店造成了大量的自我损耗,这其中包括店面租赁违约损失、店面陈列商品损失、宣传推广沉没成本、国美品牌损失和员工失业等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国美丧失市场战略布局的先手优势。
关店策略直接导致了国美的销售收入5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09年在国家启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鼓励政策的有利市场环境下,国美上市部分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26.68亿元,较2008年459亿元的总营收下滑了7%。而竞争对手苏宁则因此获利。2009年,苏宁电器实现对国美电器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的全面超越,据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榜显示,苏宁以1170亿元的销售额,首次力压国美,成为行业领头羊。
但接近国美管理层的人士称,国美管理层却对此持相反的意见,甚至感叹这样的指责太不负责任。
“关店策略实际上是国美管理层共同商议做出的决定,是在特殊的时间点做出的特殊选择,属于权宜之计。如果没有这样的应对策略,今天的国美或许早已资金链断裂。”一位国美方面人士大倒苦水。
国美为何急刹车?
2008年11月,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被警方带走调查,而其麾下的全国上千家门店,几十万员工何去何从当时成为了最大的悬疑。而在陈晓接掌国美董事会主席后,国美当时确定了当时采取的策略——急刹车。
国美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要采取急刹车的方式?这成为了最关键的要素。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