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国产电视泡沫危机 摆脱红海之困尚需时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6/2010 23:44:00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张静

  当谷歌和英特尔高调亮出“智能电视”的概念后,仅仅不到100天,中国的TCL也宣称研制出国内首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其以3D和LED等为技术亮点。

  而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公众早已经被铺天盖地的“互联网电视”弄得眼花缭乱。尽管国产电视厂商对这个能够打掉外资对手优势的机会趋之若鹜,但“双牌照”的政策意味着当前彩电厂商自建的内容平台还不能申请到牌照,互联网电视上的非视听类内容,如游戏、教育、资讯等服务,也可能由广电部门来监管。如果国产电视企业无法通过新技术和服务的增值来实现差异化,那么走出价格战的红海也就显得遥远,更何况当下外资电视又启动新一轮降价攻势——国产电视的突围两面受阻,面临泡沫危机。

    剿杀危机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外资彩电品牌在终端采取空前的降价举措,国产品牌被迫跟进,产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国产彩电品牌企业二季度业绩堪忧。

  在家电卖场,一改以往国产彩电品牌主动掀起价格战的惯例,外资彩电企业开始打起价格战。在一家连锁卖场,三星一款32英寸的液晶电视零售价仅为3100元,而春节期间还维持在接近4000元的价位,飞利浦同样尺寸产品售价为3200元,创维、康佳32英寸的普通液晶电视则售价在2800元左右。

  据TCL多媒体公告称,液晶电视6月份销量36.05万台,与去年同比降落了41.42%,“销售低于预期、清算库存,重新调整本钱构造等因素导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不仅仅是TCL,上半年全部彩电企业的业绩都不会太美丽。”东海证券家电剖析师李军政剖析指出。

  “今年上半年彩电的降价速度非常快。”海信电器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杨迎时表示,上游面板价钱的不断下调导致终端价格也要回调,加上今年上半年市场上各种热门产品集中呈现,LED、互联网电视、3D电视不断有新品上市,因此旧机型折价很快,须要不断调剂产品布局来应对市场变更。

  面对洋品牌的价格剿杀,国产电视又拿什么去较量?到2010年底,中国大陆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单一市场。然而,国产彩电企业在全球彩电行业的话语权并不强。据统计,截至2009年,只有创维和TCL两家企业勉强跻身全球彩电前十强。

  “缺屏之痛”和“低端形象”一直是中国彩电企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关键性制约。截至目前,我国仍未拥有6代线以上量产技术,液晶屏自给率也不足15%,导致国内液晶电视厂商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润。

  液晶面板作为不可取代的关键性核心显示部件,其成本占到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40%,而长期以来,掌握液晶面板核心技术的只有韩、日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手中,大陆彩电企业经常因遭遇缺货和采购成本高而受制于人,被压缩国际、国内的市场空间。

  在成本方面遭遇瓶颈的国产电视,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新技术和增值服务,试图另辟蹊径,冲出重围。

  《阿凡达》的风靡让3D技术迅速变成电子产业的商业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