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本是好事 家电下乡却遭遇弄虚作假身份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9/2010 21:47:00   来源:万维家电网   作者:郑佳妮

  

  一边是避繁从简的利好政策,一边是庞大刺激下的农民购买欲不强。家电下乡的产品,在销售竞赛中,曾一度遭遇困局。

    此时,部分消费者的自利倾向,与商家的牟利天性一拍即合:在商家的默许甚至鼓励下,许多城市人开始寻找农村户口购买下乡家电,享受财政直补。一个好的惠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变了调,漏洞在哪里?该怎么解决?

   纵深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背景下的家电下乡,在实施中并非一帆风顺——

    “假农民”是怎样出现的?

  2009年2月1日,江苏开始家电下乡,政府财政补贴1.5亿。事实上,自2007年开始推广的家电下乡政策,在推广中一直没有中断过非议。加上“质量门”、“冒牌门”等一些劣质产品的影响,家电下乡政策曾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

  随着质量监督和推广的监控的日益完善,产品的信誉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因为购买手续繁琐,农民购买需求一直低迷。手续简化后,销售掀起高潮,不过,又出现了大批“假农民”。

  政府介入下拉动内需

  近年来,惠农政策密集推出,农民兄弟享受到了实惠。而农村市场的广阔,也令不少企业蠢蠢欲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下乡政策自2007年在青岛等三省一市推广以来,农民又再一次担当着重任,仅2008年,国家财政104亿元的补贴,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

  事实上,一开始的试点,也仅是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的13%的财政资金直补。“河南等地农村手机的普及,得益于13%直补的刺激。”在扬州打工的河南人戴凯,这么评价家电下乡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他称,除了手机外,其他两类产品,很少见村中人买,手机也多是外出打工的人才买的。

  然而,要让农民买更多东西的企业,还是不断地加入下乡。

  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除了之前推出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本次家电下乡又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各个省市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在这四个产品中选择两个进行推广。

  质量门等问题屡发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今,农村收入来源仍然相对单一,消费也相对简单化,很多家电产品对农民来说,算得上“奢侈品”。在家电下乡全国推行了半年之久后,部分产品销售低迷,最突出则要属热水器和空调。

  事实上,下乡家电销售低迷带来的影响,远不抵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冲击大。“垃圾涌乡下”的语潮,一度令农民排斥下乡产品。质量门绝非空穴来风,各地以旧冒新、以次充好的事件屡见报端。掀起更大风潮的,是2009年8月,中消协联合各省市组织开展的关于家电下乡产品的调查,这其中就包括江苏。

  报告得出的基本结论之一就是,在使用家电下乡产品过程中,每8件家电下乡产品中有1件出现过维修情况。这一结论,尽管招致商务部的澄清,称不合格产品销售量不到总销售量的千分之一。但众多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中标家电下乡产品,外加家电下乡产品的质量门风波,一度让农民对产品信任度下降。

  各地出现假农民现象

  值得玩味的是,农民信任度的降低,并未带来所谓的产品危机。相反,更多中标企业在风口浪尖下的谨慎,使得产品的质量越来越有保证。农民购买欲的降低,也一度被归咎为申领补贴的手续繁琐上,申领补贴之门也由此开始简化了。

  “产品总要卖出去,你农民不买,那总要找人来买。”市区一家卖场的管理人员王先生,如此看待家电下乡之前所处的低迷风潮。他称,这之后,假农民购买的现象开始越来越多,现在在全国家电下乡省份中,均不同程度地频现“李鬼”。

  事实上,记者全国连线一些城市卖场核实的信息,已然说明了“李鬼”的泛滥。“用别人的户口本?只要是我们省的当然可以,只要你买!”咨询中的这句答复,证明了城市人的自利与“欺骗”,已被商家默许。

  商家和购买者的暧昧

  假农民的出现,恰恰就在家电下乡质量门风潮的后期。卖场管理人员王先生则坦言,一产品购买者“7成假农民”现象的背后,显然是家电下乡的销售破局。按他的话说,城市人购买,也同样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农民的身份,也顶多算一笔互惠交易的“外衣”。

  对于假农民式下乡破局的说法,在采访中,不少卖场的人员深表认同。“就如空调,多数都是城里人买了,高耗电的东西,农村人计较的是电费,消费承担不了,补贴再多他也不买。”店员秦女士称,尽管这种假农民真骗补的方式,对农民来说,有些不太地道甚至也算得上不太道德。“可在利益面前,我们和顾客一样,先看到的是钱。”秦女士称,购买者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等有关材料,待核实无误后,很快就能拿到13%的财政补贴。在自利面前,哪有不想赚便宜的,价格低廉自然吸引了不少中低收入的家庭,变换身份的做法商家也乐意,这毕竟在售后服务上简化方便了很多。

  炎夏已近半,家电市场的促销仍然紧锣密鼓。

  7月13日,姜女士在营销员的动员下,借来了同事老爸的农村户口本,乐呵呵地在市区一家家电卖场,买了一台变频空调,又从商家那领到了直补,节省了325元。

  类似的成交,日复一日地在市区各家家电卖场上演。事实上,实际受益的产品,除了指定品牌的空调外,还包括冰箱、彩电、热水器等家电。在自利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别人的农村户口上,尝到了甜头。

   怪象 直补政策下非常规促销

  “你去借个农村户口,我们会卖给你更便宜的价。”本周,各家电卖场关于下乡家电的促销,口径出奇地一致。不管是谁,售货员都会动员顾客去借个省内农村户口,他们甚至坦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让利于前来购买家电的顾客。

  近年来,配合中央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江苏省也一直在贯彻着家电下乡,由原来的直补领取的手续繁琐,到直接可从卖场领取。手续的简化,本应刺激更多的农民前来消费,可事实上,从家电卖场的反馈看,农民并未“领情”。

  市区一家电卖场工作人员坦言,就拿空调来说,一天下来,真正以农民身份前来购买的,少得可怜。一边是避繁从简的利好政策,一边是庞大刺激下的农民购买欲不强。家电卖场下乡产品的销售竞赛中,曾集体卡在了身份的困局中。

  不知何时起,家电卖场迎来了一缕曙光:支招城市人借用农村户口,购买家电下乡的指定产品。由是,在下乡家电销量猛增下,在这个空调、冰箱的销售旺季,“农村户口”成了各家电卖场的促销手段。

  “没农村户口?找同事或朋友借一个,省内的就成。”在西区一家电卖场,售货员极力地向记者推销,一听到记者没农村户口支招道。她称,这是双赢,购买者得实惠了,销售业绩也好了。

  借用农村户口——这一直补下的非常规促销,在这个夏季家电营销战役中,越来越得到了普及。“一开始是偷偷摸摸,现在是明目张胆,大家都这么做。”暗访中,市区几家家电卖场,即便在公开场合下,也不避讳这一非常规促销手段。

    怪事 农村户口竟成了香饽饽

  假农民真骗补,家电下乡频现“李鬼”。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自利的驱使下,在别人的农村户口上,尝到了甜头。“到现在婆婆都还念叨着有个农村亲家真好,她之前从未这么说起过。”市民程女士说,因农村户口她省了几千元。

  夏季结婚,为添置家电,程女士借用了她淮安农村老家家中的农村户口本,一口气买齐了电脑、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电。“那感觉超爽,觉得农村人挺直了腰!”程女士说,一度对她农村出身颇有微词的婆婆,逢人就炫耀儿媳节省。

  “你有农村户口吗?能帮我借一个吗?”在市区一些家电卖场逛悠,不时地能听到一些客户在看中家电后电话联系朋友的话语。得知农村户口能省钱,还未出卖场,就迫不及待地联系同事朋友,寻找农村户口。没想到,农村户口成了香饽饽。

  7月10日,在石塔寺附近一家电卖场前,一对夫妻的争吵,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管怎么样,要想省钱,你一定要搞定一个农村户口来。”女方毫不客气地向男方下着命令。她在抱怨,抱怨为何男方的家庭亲戚,竟没人有农村户口。

  “半个月下来,我已经将家中的农村户口借出去差不多了。”李静说,断断续续被迫让家里人将父母的、叔叔的、姑姑的户口本从老家邮寄过来,就是为了借给同事购买空调。也正因这,半个月下来,她频频应酬同事请她的答谢晚餐。

  按李静的想法,每次都接受同事的答谢宴请并没什么不好的。李静举例说,一个同事用她父母的户口买了空调,省了近700元,而请她吃顿晚餐才花了90多元,按她的话说,同事仍觉得有些赚。最近一些日子,李静作为公司中从农村来的人,也是颇为自豪。

  “没想到农村娃这么受重视,在公司人气超旺,只要来借的,我都借了。”李静说,自第一个同事借用她父母的户口用后,就不断有同事找到她,希望也能借用买空调。而她的这些同事,无一例外的都是住在市区商品楼靠还房贷奔波着的城市人。

  同事的求助,一度让李静为难过。她说,一个户口本,像空调这类产品,只能直补两台。大家觉得她好说话,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抹不开面子拒绝同事,她只好向家族开口:叔叔的、姑姑的、大伯的……

  这一频繁的举动,甚至招来家族大伯的质问:“你这丫头,在外犯了什么事?搞传销还是骗贷款?连家族的人都要提供户口协查……”面对亲人的质问,李静的解释令大伯更加担忧。“大伯说,这不是帮着骗人吗?万一出事咋办?”李静笑说,借出去的都用得非常顺利,都拿到了直补省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