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家电下乡遭遇“身份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9日   来源:扬州晚报

  编者按

  一边是避繁从简的利好政策,一边是庞大刺激下的农民购买欲不强。家电下乡的产品,在销售竞赛中,曾一度遭遇困局。

  此时,部分消费者的自利倾向,与商家的牟利天性一拍即合:在商家的默许甚至鼓励下,许多城市人开始寻找农村户口购买下乡家电,享受财政直补。一个好的惠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变了调,漏洞在哪里?该怎么解决?本版撰稿记者孟俭

  纵深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背景下的家电下乡,在实施中并非一帆风顺——

  “假农民”

  是怎样出现的?

  2009年2月1日,江苏开始家电下乡,政府财政补贴1.5亿。事实上,自2007年开始推广的家电下乡政策,在推广中一直没有中断过非议。加上“质量门”、“冒牌门”等一些劣质产品的影响,家电下乡政策曾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

  随着质量监督和推广的监控的日益完善,产品的信誉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因为购买手续繁琐,农民购买需求一直低迷。手续简化后,销售掀起高潮,不过,又出现了大批“假农民”。

  政府介入下拉动内需

  近年来,惠农政策密集推出,农民兄弟享受到了实惠。而农村市场的广阔,也令不少企业蠢蠢欲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下乡政策自2007年在青岛等三省一市推广以来,农民又再一次担当着重任,仅2008年,国家财政104亿元的补贴,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

  事实上,一开始的试点,也仅是彩电、冰箱、手机三类产品给予销售价格的13%的财政资金直补。“河南等地农村手机的普及,得益于13%直补的刺激。”在扬州打工的河南人戴凯,这么评价家电下乡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他称,除了手机外,其他两类产品,很少见村中人买,手机也多是外出打工的人才买的。

  然而,要让农民买更多东西的企业,还是不断地加入下乡。

  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除了之前推出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本次家电下乡又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各个省市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在这四个产品中选择两个进行推广。

  质量门等问题屡发生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今,农村收入来源仍然相对单一,消费也相对简单化,很多家电产品对农民来说,算得上“奢侈品”。在家电下乡全国推行了半年之久后,部分产品销售低迷,最突出则要属热水器和空调。

  事实上,下乡家电销售低迷带来的影响,远不抵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冲击大。“垃圾涌乡下”的语潮,一度令农民排斥下乡产品。质量门绝非空穴来风,各地以旧冒新、以次充好的事件屡见报端。掀起更大风潮的,是2009年8月,中消协联合各省市组织开展的关于家电下乡产品的调查,这其中就包括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