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问号
不是所有员工与富士康一样会选择搬迁。他们更喜欢深圳。
36.7℃的高温,私家车、面包车和泥头车交汇的富士康西门门口,一群胸挂工牌的年轻人正冒着大汗坐在水果铺前大口地啃着西瓜,附近还有密密匝匝的杂货店、手机店—这让人很容易就联想起居民区,而在拥有40万人的富士康龙华厂区的每个门口,几乎都可以看到同样的场面。
到过深圳龙华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县城,生活便利,购物方便,人与人之间以各种错综的关系—工友、朋友、恋人、家人—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但,也许在半年内,这里将会有一半的人离开。
深圳龙华厂员工陆续坠楼事件发生后,富士康曾在一周内先后两次宣布加薪—无论是政府介入调查,还是按政府要求加薪,或者把宿舍管理权上交,这家公司始终没有说出一个不字。但很快,关于这个工厂搬迁的消息开始传得满城风雨。
995线路是富士康员工最为熟悉的线路之一,这是连接厂区外围的专线小巴。票务员张大姐最近打听到一个她不太愿意听到的八卦—富士康龙华厂的部分厂区要搬走。对于每天往来于富士康南北门的小巴公司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已经做了6年乘务员的张大姐早已习惯于早上6点上班,一个上午4趟车跟下来营业额就有500多元,“周末人会更多。”张大姐说。为了增加生意额,995线路的小巴数量今年还特意增加至30台。
帮富士康安装监控器的散工老黄说,员工要迁走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至少从去年开始就有人离开迁往内地。他还为此开拓了另外一项副业—搬运行李,春节前后这项业务每天都可以为他带来150多元的额外收入。“比散工挣得多多了。”老黄只需要花20分钟帮工人把行李从园区搬到上车地点,等候在龙华广场或者南门的大巴员工就会帮忙抬上车。
深圳市受到的影响远比这些小工来得多。富士康的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每年占据着深圳出口额的10%至15%,搬迁的影响可以预见。根据海关总署今年4月20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外贸200强排行榜”中,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的9家公司出口额就达到了400.5亿美元,是中国出口企业的团体冠军。
从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宝安区西乡镇黄田村设立鸿海精密有限公司开始,这座城市便成为这位台湾企业家最为钟爱的地方之一,“开放的移民城市有着无限的活力”—郭台铭当时如此解释选址的缘由。他说,龙华一定会成为“全世界制造技术的聚合地,全世界创新研发的最前沿”。多年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这个在1993年仅有100多人的小厂变成了今天拥有40万人的工厂集群。
但如此庞大的规模也许就此止步了。
“从去年12月的时候就开始听说PC部门要搬去重庆了。”王亚东是深圳龙华总部IPPD事业群的一名员工,在听说要搬迁时还没有发生后来工友陆续坠楼的那些事。
“像PCEBG(个人电脑周边事业群)有部分要搬,Service(服务器)也有部分要搬,基本上每个事业群都在陆续搬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