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老王在县城购买了一台电视机,由于是熟人,“看人家也挺忙的”,老王就“蹭”同村邻居的汽车把电视拉回了家。面对新彩电这种“高科技”产品,老王有些束手无策,于是打个电话将邻村的家电修理工请来,帮忙调好台,设置好各种参数,并给了二十元作为酬谢。几个月后,老王家的电视出了点小问题,老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帮忙调台的家电修理工,而没有联系彩电说明书上的售后电话。
老王的经历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消费习惯:意识不到位、习惯亲戚朋友式的服务,同时也可以看出家电业在农村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不规范、网点少等缺陷。
家电下乡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目前产品售后服务方面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新热点。在使用了1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家电产品这样那样的毛病才会显露出来。然而,目前农村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现状缺不如人意。
2009年,工信部组织了对于家电下乡售后服务的调研。结果显示,有70%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售后服务态度不好;有50%的农村消费者是由于质量问题对售后服务不满意;有41%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售后服务网点太少;有32%的农村消费者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认为售后网点太远,不方便。
“三包期”内收费
据宜昌市质监局统计,宜昌市实施“家电下乡”以来,12365受理的相关投诉表明,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时,借机对“三包”期内产品更换的部件和零配件收取费用,甚至有少数维修人员收取上门修理燃油费。更有部分维修人员素质低,抬高配件和辅料的价格,侵害了农民利益。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解决消费纠纷的主要途径为:32.4%看情况而定,16.2%选择与商家直接交涉,16.0%向消费者协会投诉,5.4%选择寻求法律解决,2.5%利用媒体曝光,而23.9%得农村消费者认为是一点小事,忍一忍算了,另外还有3.6%选择其他。
笔者以为,就目前农民的维权意识而言,不懂什么叫三包的农民朋友大有人在,再者几十块的费用也不是很多,一般也不会拨打电话投诉。也就是说,出现三包期内收费的案例还有很多没有计入统计数字。
售后维修无门
2007年11月,河南的一位农村消费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他购买的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属于家电下乡产品,可买回两个月就出现了滚筒掉落的问题。他找到销售商,销售商不管,让他去找厂家,可是厂家的联系电话已经成了空号。如果个体修理铺也束手无策的话,那么这台洗衣机只能报废。
还有一种情况是,维修人员虽然给修,但是维修点配件不全,需要从厂家“调货”,使得维修周期拉长,农民一等就得等上一个月。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使是国内家电企业售后服务的“标杆”海尔,在乡村设置的售后服务点可能还不到15%。本来农村售后服务网点就少,配件如果再不全,农民修个家电,好比给家电放了一个无限期的大假,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售后维修人员素质低
农村售后服务网点维修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甚至很多只有初中学历,很多个体维修点工作人员甚至是自学成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