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的消费品特征,以及在对房地产和原材料价格等影响因素的平滑效应影响下,尽管继续看好家电消费,但在行业估值较高、房地产导致明年增速面临下滑的压力下,下半年家电行业板块性机会较小,依然维持行业“中性”的评级。基于此前的负面因素还未出现显著变化,未来若天气和竞争形势不乐观,则家电板块业绩还存在下调的可能性。目前,市场整体走势偏弱,强势股相继加入补跌的队列,预计家电板块“补跌”之旅还将延续。
成本上升VS消费升级
众所周知,人力成本在家电整机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并不高,平均为7%左右;剔除管理财务等人员后的比重更低。如果考虑直接上游行业的人力成本(平均约7.5%),那么整机成本中人力成本的比重可能达到14%-15%。而家电产业链较长,如果将上游行业继续向上追溯,那么人力成本的比重会更高。
根据情景分析,如果每个行业的人力成本平均提高15%,那么家电行业的制造成本将相应提高2个百分点。当然,事实上每个行业的人力成本现状(人员结构、薪资水平)的不同,未来几年内人力成本提升的幅度和时间也将不尽相同,如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农民工就很少,农民工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与采掘业等。
当前人力成本的缓慢上升已成常态,并未影响到家电企业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那么,如果近一两年发生一个跳跃性的上升,会带来什么结果呢?短期来看,企业将提高自动化程度并加速内陆迁移,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中长期来看,人力成本提升将加速产业全球转移的过程。这对于国内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能力是一个考验,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规模大且有国际化成功尝试的企业有望占得先机。在内销市场,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而降低人力成本,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已经体现了家电厂商在成本方面的考虑。
但问题是,内需是否能够加速释放,从而抵消成本上升的影响呢?据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家电销售额为8589亿元,其中三四级市场比重为38.7%。农村家电保有量较低、需求易被激发、渠道不完备等特征,使得我们对未来几年的发展有较高的预期,同时国内企业也具有绝对的优势。
毫无疑问,劳动力成本提升会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但时间和幅度如何测算呢?我们假设通过一次跳跃,农民工收入普遍上升15%,而家电价格平均上涨2%(家电下乡产品价格基本每年才能调整一次),农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拉动幅度基本相当于家电下乡(政府补贴13%)。再考虑家电下乡的叠加效应,我们判断由此带来的消费升级有望集中于明后年体现,最早在国庆期间就有望释放。其中最为受益的仍将是冰箱,其次是彩电、洗衣机和空调。而成本上升对城镇家电市场的影响可能是价格略有上涨,竞争更加激烈,总体而言,对城镇需求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市场竞争成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事实上,在内销市场,相对于劳动力成本提升带来的成本提升,我们更担心市场竞争给家电企业盈利能力带来的压力。
今年家电市场竞争的加剧有目共睹。在铜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空调价格不升反降等,都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化。这主要是源于供给的扩张,或者说是事实上的产能扩张。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在全球家电消费都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全球厂商都瞄准了中国市场,尤其是增速较高且有政策扶持的农村市场。国内产能扩张、国外竞争对手急于切入,最近两年家电市场的竞争将会比前几年更为激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