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等离子久亏损 长虹272亿改押注液晶面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5/2010 02:08:00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叶子青

  在6.75亿美元的等离子面板项目尚未获回报之际,长虹又计划斥272亿元巨资在成都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与成都市政府联合的中国大陆资本在该项目中占控股地位。台企富士康为避开中国台湾面板技术输出限制而辗转海外成立的投资公司英慧成为参股方。

  对于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14.58亿元的长虹来说,主导该项投资272亿元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无疑是命悬一线的“赌命”之举。但对于长虹来说,这种赌注既无奈又必须,因为长虹斥资6.75亿美元投建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并未得到预期中的回报。

  回头来看,长虹历时5年之久的等离子“修道”就像是一场孤独的赌局。2005年4月长虹决定进入等离子面板领域,2006年,随着面板成为制约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瓶颈,大部分企业认为液晶代表了发展方向,然而液晶投资巨大门槛很高,长虹便选择了等离子领域,在12月收购韩国欧利安等离子公司以拥有核心专利和生产技术。2007年,在海信、TCL、创维选择了液晶模组、舆论一边倒反对的情况下,长虹毅然决然地筹资约10亿美元,4月28日在绵阳开建等离子面板工厂,尔后量产计划一拖再拖,直到今年1月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实现了年产216万片的能力。由此,长虹的等离子便面临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虽然长虹自信2012年产能有望达到600万片。然而,“两年内实现量产600万片可以让长虹等离子屏收回前期成本,但只有规模达到1000万片,占据上游面板厂商前五名,长虹押宝等离子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彩电企业高层评价道。

  而水清木华研究总监周彦武则认为,量产达标只是第一步,由于“整个国内平板行业严重欠缺技术人才,只能依赖单个的,零碎的日韩人才,这样良品率不高,生产的越多亏得越多。”长虹相关技术人士表示长虹将会在量产半年后使良品率达到60%以上。可台湾友达、奇美等液晶面板厂的良品率已可达95%以上。

  另外,由于“制造平板面板的核心部件玻璃基板全球几乎只有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旭硝子公司才能生产,地处遥远的内地的长虹几乎可以肯定也必须采购自他们,无形中大幅提高了成本。”

  除去这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对长虹而言,等离子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却没有赢得有竞争力的市场。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家电产业研究专家陆刃波的话来说,“消费者已经不认等离子了”。由于从2004年起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均站队液晶,等离子市场呈急速萎缩之势,这就使得几乎所有的彩电企业都在宣传液晶的好处,市场上形成了不利于等离子市场发展的舆论,消费者因此对等离子的技术产生误解:“等离子不如液晶好”。

  最令长虹头疼的是:等离子电视行业已经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生明显萎缩,近年来更是彻底被边缘化。甚至于已经快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从中怡康监测全国4000多家零售卖场获得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的销售总量为36万台,同比下降21.9%;销售总额为22.6亿元,同比下降16.8%。长虹自身等离子电视销量也在明显下跌,今年1~4月份长虹等离子电视零售额同比下降12.03%,零售量同比下降23.99%。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某负责人承认,在长虹自身销售的平板电视产品中,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的销量比例大致为2:8。反倒是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准备今年购买LED电视的消费者比例高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