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家电>  正文

长虹押注液晶面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4/2010 23:46:00   来源:慧聪家电网

  今日有媒体报道,富士康(02038)、成都市政府、长虹集团,三方拟在成都投资272亿元人民币建设8.5代液晶面板(TFT-LCD)生产线。

  对此消息,我持怀疑态度。

  首先,长虹等离子面板量产计划从2008年10月一直推迟到今年1月份,虽说原因很多,但是资金紧张绝对是第一位的。在资金如此紧张情势下,长虹怎么可能大规模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也许有人会说,长虹可以贷款啊,须知,一个企业实施大规模投资,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有资金,否则投资无法进行。从长虹这些年的赢利能力看,其自有资金有限,难以实现规模投资;从长虹贷款能力看,也不能说乐观。换言之,投资能力不足,是摆在长虹面前的巨大障碍。我们至今未曾见过哪个企业自己没有钱,全靠贷款实现战略投资。

  其次,把等离子作为战略产业的长虹,不可能再培育出一个类似的战略产业。即使从全球看,也没有这样的企业。当年,三星、LG、索尼这些企业,都是等离子、液晶两条腿走路,但是,到了2008年,几乎全部收缩等离子战线(或者直接退出等离子领域),转向重点发展液晶。即使等离子“最后的贵族”松下,也在悄然调整产业战略。目前,松下拥有两家液晶面板工厂,年产能超过1600万片,远远超过等离子面板产能1000万片。今天的松下,实际上已经转型成为“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企业。如果全球都没有一个企业等离子和液晶同时做得好,凭什么长虹能?显然,在确定等离子主导战略之后,长虹不可能将液晶作为第二个战略产业来培育。从这一点看,长虹大规模进入液晶领域的可能性很小。

  再次,随着液晶快速普及以及OLED的蓬勃兴起,液晶面板最佳投资窗口时间已经过去。从现在开始,再试图投资液晶面板已属非理性决策。2009年以来,诸多企业宣布进入液晶面板领域,仅仅在中国的规划产能就已经达到8000万张,虽说尚未形成实际产能,但是,2011年底之前投产应该没有问题。现在再进入为时已晚,很有可能一投产即面临激烈竞争,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低下。正是因此,我建议那些尚未进入面板领域的企业,不要再试图进入。我甚至有个大胆的判断:未来,未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的彩电企业更有竞争力,一则这些企业不用背巨量投资的包袱,二则液晶面板企业扎堆投产,势必互相倾轧,面板价格会大幅度下降。

  基于上述事实及判断,我认为长虹巨资进入液晶面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不排除长虹以参股的方式进入液晶面板制造领域,从而在液晶面板资源上掌握一定话语权。也就是说,即使确有该投资计划,也一定不是长虹主导的。当然,由富士康主导的可能性也很小。谁会主导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成都市政府,或者成都市政府寻找的投资者。(刘步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