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家电的历史,价格战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家电专家表示,价格战是中国家电的制造者,是价格战成就了现今的中国家电。然而面临后世博时代的撞击,价格战已经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萧何”,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价格战的本质是提高行业的生存规模,提高行业盈亏平衡点。作用是加速产业集中和资本积聚。然而过度的价格战既扰乱了行业的竞争秩序又抹黑了自身品牌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像时尚界的“大白菜”ZARA就是如此,在大牌设计师公布产品后,ZARA迅速以低廉的价格推出相仿的产品,毋庸置疑,ZARA的这种做法破坏了整个市场,因为ZARA的仿品在当季中期就上市了,这迫使其他品牌不得不推出全新的季中设计系列,自身积攒了更多的存货,结果,他们不得不通过打折来清理存货,ZARA们仿佛一个恒星黑洞,低端竞争者占据价格优势的统治地位,不断蚕食周围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个恒星黑洞渐渐蚕食着中国家电业,我们该何去何从?
30年中国家电:价格战创造的“辉煌”
家电业是中国打价格战最出名的行业,同时也是最成功的行业,2000年以前中国家电业基本上是被价格战的声音包围了。
那时中国企业需要价格战。因为中国多数产业要实现产业集中,产生龙头企业,必然是多数企业(90%~99%的企业)死亡。中国作为追赶型国家,又难以像发达国家一样经历几十年的“自然淘汰”,因此,价格战就成为产业集中过程中“快速淘汰”的最有效办法。
一时,中国家电本土品牌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从彩电大战到微波炉之争再到VCD喋血之役,每一场价格大战都令人触目惊心。
1989年8月,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爆发。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降价,发起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50天后,国家出台了彩电降价政策。从此国产彩电摆脱了计划经济的阴影,企业取得了对自己产品营销的主动权。这也是国产品牌寻找自身价格定位,形成市场区隔的起步。
而在中国家电史上不得不提到的就是1996年3月长虹发起的 “降价大战”,这让当时的长虹占有率突破30%,当年年底,几家国产主流品牌的占有率超过了70%。
现今风头正劲的美的当时也是个中高手:美的微波炉拼格兰仕微波炉;美的空调拼格力空调;美的豆浆机拼九阳豆浆机;美的电风扇拼艾美特电风扇;美的浴霸拼奥普浴霸,几场大战下来,美的的规模迅速扩张,形成了今天的“美的系”。
过去30年,大规模价格战,曾让美的、长虹大幅扩张,“价格屠夫”格兰仕也正是凭借价格战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而通过低价策略,郑坚江将奥克斯空调带进了全国三甲。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价格战带来了行业洗牌,也让老百姓得到了部分实惠,符合当时中国人满足基本家电生活的需求。因为GDP在那里摆着,区区1000美元而已。
瞩目中国家电现实:价格战渐行渐远
价格战对中国家电未来透支的病灶已经开始在企业中蔓延,如果中国家电不想领略三九冬月的彻骨之寒,对价格战可谓要掂量着来了。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表示:“没有便宜两分钱抵消不了的顾客忠诚。”
现今,我们的家电企业是否冷静的反思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后世博时代中国家电的路在何方呢?一向力挺价格战的国内家电美的日前宣布,打响国内白色家电市场第一枪,美的旗下空调、冰箱、洗衣机全线降价,美的信誓旦旦冲击家电领跑者的地位。
而我们来看一看销售前线的景象:在商场里,记者看到了1499元的滚筒洗衣机,看到格力挂出“完美行动”(让美的完蛋)条幅,随后美的打出“破格行动”标语,五一期间,家电市场已然杀气腾腾了。
按说长期在价格战场上大打出手的厂商应该明白,价格战多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直靠价格战走上成功之路的中国家电企业,开始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
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平板彩电(国产)年销售量达到80%,利润率却仅有0.61%。2007年,国产彩电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2%。这样的利润水平,让中国彩电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2001年,国产彩电还在苦苦寻找CRT电视的出路,日韩企业已经开始推动彩电从CRT平板时代升级到平板电视时代,并掌握了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等核心技术,如今中国彩电企业必须从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竞争对手手中购买核心部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