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汇区斜土、天平、枫林、徐家汇街道的25家标准化菜场的菜贩和保洁员们被主管部门告知,以往随手扔的垃圾,今后要看好了扔:鱼肠、蛋壳、烂菜皮等湿垃圾,要扔进菜场门口的棕色垃圾桶;装菜用的泡沫包装盒、塑料网兜等干垃圾,要倒进黑色垃圾桶。负责回收湿垃圾的环卫车司机小孙对记者说,今后环卫车将不再混装干湿垃圾,必须等分清干、湿后才能装车。
据了解,这是徐汇区在本市首次推出菜场垃圾减量化举措。而与之相配套的干、湿垃圾分类,以及分类后的运输,湿垃圾后续的生化处理等,都已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
分类放入两个垃圾桶
徐汇区绿化市容管理局的负责人说,把垃圾减量化的重点放在菜场的湿垃圾,是因为城市每天发生的垃圾中,湿垃圾多于干垃圾,徐汇区59家菜场每天的湿垃圾量达70余吨。“且鱼肠、骨头、烂菜皮,数量大,污染广,异味重”。而这些湿垃圾经过生化处理,可“变身”为可利用的资源。
菜场垃圾减量化的前提是要垃圾分类,将干、湿垃圾分别投入两个垃圾桶。
然而,每天开秤前,菜贩们就像打仗一样忙,包菜用的塑料袋和掰下的烂菜皮扔得满地,也没有分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习惯。广元路菜场负责保洁的胡师傅和罗大妈,在分拣上费了很大的劲:早晨4时半,两人就赶到菜场,拖着两个小桶在摊位间穿梭。将菜贩扔下的菜皮等垃圾收进一只桶,将塑料袋等垃圾放进另一只桶,装满后拖到菜场门口,分别倒进棕色和黑色的垃圾箱,等7时过后的环卫车过来拉走。
广元路菜场紧靠着居民小区,不少居民早晨出门会带上家里的垃圾,路过时随手扔进垃圾箱。居民扔出的大多数是干湿混装垃圾,为避免把干垃圾扔进湿垃圾箱,胡师傅把6只棕色的湿垃圾箱盖子盖上,另外5个黑色的干垃圾箱的盖子敞开让居民扔。
变身成有机肥和燃料
想象中,垃圾处理场可能脏得没地方下脚。但在徐汇区的有机垃圾处理场,记者很惊奇:场地上不见污水,也不见一点垃圾,垃圾处理都在封闭的金属罩内进行,连异味都很少。记者走进垃圾处理车间时,一辆装满餐厨垃圾和菜场湿垃圾的自卸卡车,正好驶进车间大门,直接开到带盖的垃圾投料口,卸完垃圾后,投料口盖子合上,一切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所有垃圾,进了工厂大门就不再是垃圾了。”垃圾处理场的王经理对记者介绍说,“垃圾投入进料口后,传送到发酵池,经过12小时的无害化生化处理和水分的蒸发,迅速减量60%。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在后续的盖膜发酵时,会作为肥料再喷洒到发酵堆上。经过20天的盖膜发酵,原来的垃圾就成了养花种草和精细化种植的有机肥,部分变为燃料。鱼肠、蛋壳、烂菜皮,都“变身”为有用的资源。
无害化处理比填埋省钱
在王经理眼里,湿垃圾只嫌少,不嫌多。现在处理场每天只能收集到15吨左右的湿垃圾,间或也有树叶树枝等园林垃圾送进来处理,但远远不够——这个湿垃圾处理场的日处理能力设计为100吨。王经理说,如果每天有80吨垃圾进来,企业就能盈利了。
徐汇区政府也有一本账,垃圾变身资源,这本身就是政府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再从细账来算,原来垃圾运出去填埋,每吨的费用要263元,而送到有机垃圾处理场每吨只要159元,财政每吨少支出104元。有机垃圾处理场运营几个月来,已处理了约3000吨湿垃圾,如果以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将需要不少面积的土地,而以无害化处理,则无需耗用这些土地资源。据了解,徐汇区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将在25个标准化菜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