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老石碑湮没在荒草地里。张十月/摄
两座三米高的老石碑孤零零站在一片荒草地里,虽然外面围着栏杆,但里面的荒草却长到了半人高,“依稀看得一碑刻‘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吉旦’,另一为‘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位于朝阳区星火西路旁的这两座老石碑,近日被网友发在微博上,呼吁文物部门加强保护。
石碑周围“臭烘烘的”
在辛庄村星火西路西侧路旁的一片荒草地里,记者找到了这两座石碑,石碑被三米见方的围栏围了起来,下面有驮碑的赑屃,上面则是雕云纹顶。所幸石碑基本完好,字迹略有模糊。记者走访了几位老村民,他们介绍,2001年前后,石碑所在的地方,是村里的小学校,两座石碑西边的一座被圈在学校里,东边的一座则在墙外。2002年学校拆迁,两座石碑便独自留在这片荒地上。2008年前后,星火西路被修建起来,荒地上也被栽了些树木。“2003年,文物部门有人来过,在外面圈上了栏杆,把石碑上面的小广告也都洗掉了,当时还挺鲜亮的。”
而今这栏杆里则像个“小植物园”,各种野生绿植长得十分茂盛,赑屃只露得一小头顶。“还经常有路人在这周围解手呢,臭烘烘的。”住在石碑旁的村民王先生说。
石碑为区级文保单位
这两座石碑,则是记载着常汝贵的生平,其中一座为康熙年间所立,另一座则是乾隆年间。附近居民说,“传说早年这里就是他的墓,不过现在除了两个碑,也没什么痕迹了。”
随后记者致电朝阳区文委,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座碑为朝阳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亦有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情况,“如果有破坏的情况,我们会通知工作人员,尽快查看并且处理。”
■背景介绍
常汝贵墓
常汝贵为明初大将常遇春后裔,清代历任骏骑校、管佐领、工部侍郎、托沙剌哈番、拜他剌布勒哈番等职,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封爵都骑尉。
相传常汝贵墓地有石羊、石人及地下墓室。现仅存墓碑两座,均为南向,螭首龟,两碑东西排列相距约7米。其中一座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立,碑首有楷书“圣旨”二字,碑阳面刻有满文和汉文,记载了常汝贵生平事迹、品德、任职等内容,碑阴面无文字;另一座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常氏后裔所立,碑阳面为汉文碑文,阴面无文字。两碑均被列为朝阳区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张十月 实习生 李凌骁)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