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野鸭湖:生态发展的典型样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0/2012 15:47:40   来源:北京商报

 

  放弃度假村改建自然保护区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北京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成为了生态典范。而谁又能想到,15年前,这里还曾是生意火爆的度假村。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在生态中找寻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富民,生态强产业,延庆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王金兰的投资计划

  离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不远的康庄镇,有一家名叫健龙祥合的农家院。农家院的总经理王金兰最近在盘算着一件事儿:过了今年的旅游旺季,盖几间高档点儿的客房,将自己的农家院再提高一个档次。

  “赚点儿钱就‘投’点儿。”王金兰告诉记者,“我这儿比一般的农家院档次高点儿、比宾馆低点儿,能容纳八九十人住宿、100多人就餐。”

  从2007年开始经营农家院,她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农家院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将近20亩地都用上了。”王金兰说,随着到野鸭湖玩儿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农家院也“火”得不得了,节假日时必须要提前电话预定。同时,王金兰的农家院还成为周边农家院的“中转站”,客人住不下了,就推荐到别处。

  记者了解到,在延庆康庄镇,民俗户正在发展壮大,目前已有近50户。王金兰坦言,这得益于野鸭湖近年来的生态建设。

  申请创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鸭湖湿地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的延庆镇、康庄镇、张山营镇和延庆农场交界处,八达岭长城脚下、官厅水库之滨,分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保护区总面积6873公顷,具有水库、河流、沼泽、季节性泛滥地等多种湿地类型,是北京地区湿地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效益和保护价值。

  据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介绍,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7年,是目前北京市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北京惟一一个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区。由官厅水库北京辖区及环湖海拔479米的滩涂草甸组成,属内陆型人工与自然复合湿地。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自建区起就承担着涵养官厅水库水源、改善官厅水库水质、防风、降尘、固沙等生态功能,构筑起首都西北的生态屏障。由于保护措施有力、保护效果显著,2000年底保护区升级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开始申请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曾经火爆的度假村

  刘雪梅告诉记者,野鸭湖湿地的保护是从恢复自然生态开始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官厅水库库区水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水质继续恶化, 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与水库同步变化的还有水库周围滩涂淹没区的湿地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那时,野鸭湖还有个度假村。记者了解到,这个度假村在当年可谓是相当的火。经营项目种类繁多,水上滑梯、摩托艇、快艇、小船、画舫、马车游湿地等等,是北京市民出行的一个最佳目的地。

  在这种情况下,延庆县做出了创建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决定。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整合康西野鸭湖度假村,创建了北京市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涵养官厅水源,改善官厅水质,同时兼具防风、降尘、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都构建京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刘雪梅说。

  乡亲不理解是建区难题

  建自然保护区,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来自乡亲们的不理解。

  据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刘玉金回忆,1951年修建官厅水库时,环湖海拔482米高度以下的村庄和居民共计43个村、5502户、23055口村民、56974亩土地、24688间房屋走上了移民之路。这当中搬迁最近的是刘浩营、苗家堡等村,距离原址仅两公里。

  因此大部分农民还沿袭着原来的农作方式,放养牲畜、耕种已经被征占的土地、打鱼捕猎等。据统计,保护区建区之初需要迁出的养殖户26家,牲畜5000多头,家禽10余万只,渔船20多条,这些农民大多数是刘玉金所在村刘浩营的村民。

  刘玉金告诉记者,“当时突然的转制让很多人不理解”。的确,搬迁意味着乡亲们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怎么养家糊口?拿什么为儿女换取新房?拿什么为子女圆大学梦?

  刘玉金的本家兄弟将几十只羊直接赶到了他母亲家;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儿扬言说要是不让再种稻子就到刘主任家吃饭;还有村民把一桶臭鱼死虾倒在了他家门口,妻子一气之下住到了单位……

  在刘玉金和他团队的努力下,这些不理解最终被化解。野鸭湖核心区实行了封闭管理,所有种植养殖活动一律停止。部分农民接受了转移就业,成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没有围墙的湿地学校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如今,野鸭湖的野生鸟类物种记录由建区前的233种增加到274种,其中国家一级6种、国家二级34种;野生植物记录由原来的387种增加到420种,官方数据也显示,官厅湖水质早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三类水质,恢复了为京城供水的功能。同时,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也是开展生物、物理、地理、环境道德、语文、音乐、美术等教学的课外基地。

  刘雪梅向记者介绍,2007年,野鸭湖建成了华北首座湿地博物馆。2008年,投资120万元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园,模拟展示华北地区典型的湿地生态环境及湿地特色植物和珍稀植物。2009年6月投资393万元建设“科普岛”,集中将野鸭湖地区的鸟类资源做成科普画廊进行展示,并在科普岛上建设高7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观鸟台,观鸟台共三层,能同时容纳300人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进行隐蔽性观鸟。2010年投资1500万元完成全覆盖远程监测系统工程及360环幕影院建设。

  “现在我们站在环幕影院就能看到天鹅在核心区起舞的珍稀镜头。”刘雪梅内心的喜悦尽露无余。

  全市将新增40处湿地

  根据上个月发布的《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2011-2020年)》,除现有的野鸭湖、翠湖湿地公园外,到2020年本市将依托现有湿地资源,新增建设湿地公园40处,届时全市湿地公园总数将从现在的两处增加到42处,其中到2015年规划建设15处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15576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约30%。

  这让像野鸭湖人这样的生态工作者深受鼓舞。“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能了解湿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推进已有的保护项目,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开展湿地恢复与重建工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建立湿地生态用水的调控机制,控制湿地开发规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周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玉金对未来的发展已了然于胸。

  打造北京生态后花园

  记者注意到,野鸭湖在延庆并不是个案。一流的生态环境,突出的生态优势,为延庆赢来一张张国家级的生态名片,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绿色小康县、ISO14000国家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多年来,延庆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有机循环农业、新能源环保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和王金兰类似的致富故事也还在上演。据统计,延庆全县48个民俗村、1400余民俗户、5000余名直接从业人员和万余名间接从业人员,都因此有了更多的收入;2011年,延庆县民俗旅游接待游人369万人次,旅游收入1.91亿元,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延庆将着力打造“县景合一”的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全面推进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厚积薄发的延庆,正在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后花园。商报记者 方彬楠

  延伸阅读

  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根据《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本市湿地公园建设拟划分为控制发展区、适度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优化发展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