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加大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 把“示范”变成“常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3/2012 18:04:54   来源:新闻晚报

  

  在徐浦大桥主桥墩南侧,有一个实现自动化的垃圾清运基地,垃圾的倾倒、压缩、装箱、运输以及填满等过程,全仰仗大型机械搞定,工作人员孵着空调,监控流程即可。这个基地正在申请“花园式企业”称号,这在以往,只有公园性质的单位申请成功过。然而,这样的示范基地在上海少之又少。这几天,上海电台的夏令热线,接到听众关于垃圾乱堆、就地焚烧的投诉电话一直在增加。

  位于嘉定区嘉松北路博园路的一工厂区内,紧靠发臭发绿的小河有一个垃圾回收站,许多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在这里焚烧殆尽。距离焚烧点5米不到,是工厂的小食堂,开门就见“垃圾山”。

  通过相关部门的联合整治,相信许多类似的垃圾焚烧点很快会消失。然而,光靠这种发现一处,灭掉一处的“马后炮”管理,垃圾山、焚烧点仍旧可以“打一枪换个地方”,生生不息。

  如何加大对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各区县职能部门的“必答题”。我想,徐浦大桥边的垃圾清运站,如果哪天不再是示范基地,而是常态标准,那么“垃圾”就不再是上海夏天的关键词。(俞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