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不管规模有多大,凡是可能让GDP变灰、变褐、变黑的项目,坚决不能上。”这是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第二轮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总结交流会上着重强调的。
栗战书强调,绝不要空气刺鼻的灰色项目,绝不要水土流失的褐色项目,绝不要河水发臭的黑色项目。
栗战书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栗战书强调,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中,一是要尽量做到少消耗资源,就是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要依托资源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资源换取发展。必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严防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生产技术落后的高耗能项目实施资源整合、节能技改等措施,提高其技术水平。
二是要切实避免环境污染,就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落实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任务,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形成有利于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2011年度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贵州省在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环境整治,思想上要更加重视,认识上要更加统一,措施上要更加有力,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栗战书表示,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和竞争优势的理念。经验表明,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这对欠发达地区尤其重要。不管项目规模有多大,凡是可能让GDP变灰、变褐、变黑的,坚决不能上。
栗战书要求,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科学确定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和规模,把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搞资源开发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就要做好废物、废水、废气排放规划。
栗战书指出,要同步建设环保设施。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要运用先进技术,把污染排放控制到最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