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在"十五"末期是4000万吨,到"十一五"末,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吨。这相当于5年间增长了历史总量的两倍。”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用数据说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速度之快。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和污水处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县县(市)均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目标。2011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
与此同时,我国仍存在污水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建设不平衡、部分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环保新要求、多数污泥尚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置、污水再生利用程度低、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运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日前正式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具有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要达到这些目标,仍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
管网建设“短板”需补齐
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和处理能力相比,管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
经历近年来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新增污水处理厂2000余座,全国96%的设市城市、65%的县城均已建有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管网建设却成为一块“短板”。
5年前,太湖水域蓝藻暴发,一度致使300万人的饮用水告急,占全市COD排放总量一半的生活污水是罪魁祸首之一。2007年无锡明确提出3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全达标的总体目标。目前,无锡市通过完善管网使污水管网基本覆盖主要建成区,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太湖水环境质量得以逐步改善。
“这充分说明管网建设的重要性。一些城市,厂有了,处理能力有了,可是管网没有接到位、雨污分流有问题,生活污水还在向河流直排。当前,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和处理能力相比,管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流域处处长李云山说。
正因为此,《规划》把“加大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放在了“十二五”主要任务的首位,提出“优先解决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抓紧补建配套管网,重点是中西部地区设市城市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县城和建制镇。对在建处理设施,严格做到配套管网长度与处理能力要求相适应;对拟建处理设施,应对配套管网进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加快建设;对现有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
运行管理仍有待加强
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出厂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的核查,环境保护部投入大量资金,在污水处理厂装设在线监测设备,对城镇污水处理形成一整套过程控制。“比如我们去查污水处理厂是否运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查电表,处理一吨污水一般需要用0.3千瓦时电,一年用电数据看下来,用电量摆在那里,到底处理了多少吨污水很清楚。”赵华林说。
然而,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出厂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仍然存在,当前加强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十分关键。
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一年以上的,实际处理负荷将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以上的不低于75%。
李云山说,污水处理费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部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复杂,处理难度大,部分BOT运营模式的污水处理厂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我国污水处理厂难以稳定达标,甚至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偷排漏排现象的原因。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监控平台建设,强化污染物削减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污水处理费拨付的参考依据之一。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收费政策不落实、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正当理由拒不运行的地区,暂缓该城市项目环评审批,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