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雷声”大,“雨点”也要大 代表、委员谈三江源保护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5/2012 15:54: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吴雨、马勇)“去年11月,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消息一出,我兴奋了好几天。”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诺尔德告诉记者,“但眼下的关键是生态补偿等机制落实较慢,雷声大、雨点小。”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养育了江河中下游地区超过6亿人口,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青海省玉树、果洛等四个藏族自治州正在这一地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也越来越脆弱,导致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长期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诺尔德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由于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当地一度出现了“生态难民”。

  2005年,中国政府投入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能源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部分项目已完成规划。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成效也初步显现。”全国政协委员白玛告诉记者,目前“三江源”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并呈现“增水、增草”势头。

  在批准实施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规范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与生态变化情况。

  “生态补偿机制是长远的。当地政府、百姓对于补偿机制的实施关注度很高。但目前,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检测等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一些细则,进一步推进、落实。”诺尔德介绍,今年2月,青海六州藏区同时落实“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每名学生每年增加生活补助100元,这就是不错的开端。

  白玛介绍,目前三江源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已开展了局部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工作,但对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监测和分析缺乏战略性部署。“应当尽快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快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开发,科学推进其下一步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