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此前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每年的造林任务为10万亩。但在经历了2011年的灰霾后,北京市又新增20万亩平原造林计划。植树30余年,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逐年减少,北京决定用汹涌的“绿潮”迎接2012年。
1979年风沙天紧逼北京城
1979年3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记者来信《风沙紧逼北京城》。根据当时统计,1971年至1978年,北京平均每年的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36.6天和20.5天。
1977年8月,以联合国秘书长名义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把北京划入受沙漠化威胁的范围之内。
文化大革命前全市营造的4万多亩公园绿地,几年内被人为地破坏了6450亩,市郊农田防护林也没有完全形成。西北方向的大风沙刮来,便势不可当。
1979年~2000年改革开放卷起绿潮
北京的第一股绿潮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到的。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随后的1981年,经邓小平倡导,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生态建设由此成为全民的责任和义务。
从1979年第一个植树节开始,北京的造林活动进入高峰,之后逐渐增长。据统计,到2000年,20年间,北京的林木覆盖率从1980年的16.6%增加到2000年的34%,森林覆盖率从12.83%到30.65%,平均每年的沙尘天降至10天左右。
2000年~2008年申奥助推整体绿化
与北京的大气治理进程同步,北京的绿化工作也伴随着北京申奥成功迎来峰值。2000年,北京启动了“城市绿化隔离区”的建设。四环、五环两侧的100平方公里造林,五河十路的绿化工程,山区的大面积造林,各项绿化工程纷纷上马。
到2007年,北京市顺利完成了申奥前承诺的指标,林木覆盖率以每年1%~1.5%的速度快速增长,达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37%。在奥运年,北京的蓝天数达到了274天,比1998年的100天增加了174天。
和当年“风沙紧逼”的情况相似,北京此次大规模造林的举措也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是,之前治理的对象是粗颗粒物(PM10),而此次针对的则是更细小但危害更大的细颗粒物(PM2.5)。
根据“十二五”规划,北京每年将新增10万亩左右林地面积。但在经历了2011年的灰霾后,北京市又新增20万亩平原造林计划。
市园林绿化局一名负责人称,随着城市的建设,大面积绿化的地方越来越少,“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和城市建设争夺空间,为居住在这里的人‘抢绿’”。
平原绿化是在与城市建设“抢地儿”,但绿化的水平也同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之前种树,就一个要求:绿了就行。”市园林绿化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过去种树,受经济条件和观念限制,树种单一,栽植的都是“纯林”。到了2000年,植树开始多了选择,叫做“五多四好”。“五多”即多林种、多树种、多植物、多色彩、多层次;“四好”为好种、好活、好管和好看。
如今,银杏林、彩叶林、多树种并存,带给居者的除了更洁净的空气,还有秋临北京时一种缤纷的享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