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2013年到2020年全球恐将现“减排空白期”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2月9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2月9日将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焦点集中于发达国家如何延长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发表三点意见,阐述中方立场,再展中国诚意,赢得各方积极评价。

  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轮减排期(2008年到2012年)即将结束,而新的全球减排框架尚未形成,至少在2013年到2020年全球恐将出现“减排空白期”,特别是,基于联合国“清洁机制”的“碳权交易市场”也将面对“无米之炊”,世界各国的环境对策努力将面临断档状态。

  对此,关于如何延长《京都议定书》,以形成第二轮减排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等问题,就成为德班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

  与此同时,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效果角度,探索所有国家共同参加的长期框架的基本方式,以切实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议题,也被提升为会议的主题。

  但发达国家为确保优势地位,争夺气候秩序主导权,各自谋划博弈战术,积极构建谈判优势。如日本早在地震前就策划了应对德班会议的三项制约战略,提出以双边对话,瓦解“基础四国”,意图各个击破,分别突入其减排市场,独占实惠;重视非洲,单独对非援助,另谋资源权益,抢占地缘空间;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拟单独打出“日本方案”,突出日本形象,争夺气候秩序主导权;欧盟则在通过提出更高指标的同时,主动倡议延长《京都议定书》,目的是引领道义制高点,确保“碳权交易市场”控制地位,逼迫发展中国家按其设定条件加入减排行列;美国早在2001年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就拒绝履行减排义务。现在的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制定了事实上的“零减排”策略,另一方面,则紧盯中国和印度等“基础四国”,声言必须以“中国加入”为其履行义务的前提,意图在气候秩序构建上对我挤压、牵制。

  发达国家利用气候问题,争夺未来全球秩序主导权,并借助减排抢占发展中国家环境市场的图利意图露骨,彼此间的政策目标和方式矛盾重重,利害关系对立尖锐,直接导致全球气候秩序建设难有进展。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又动用强大的舆论工具和精英舆论领袖造势,转移视线,嫁祸危机,致使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被指责境地。

  针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博弈及其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及时发布中国立场,表明中国观点,展示中国诚意,以“基础四国”为中心,以77国集团为基础,广泛团结发展中国家,正面主张“夯实基础,巩固现有框架;积极行动,达成务实成果;践行承诺,增强合作互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了积极的谈判氛围。中国的立场和诚意不仅赢得了广泛的赞赏,更推动了德班峰会向积极的方向展开,成为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走向秩序化的主流声音。

  与此同时,面对200余国参加的气候大会,中国发布的报告展示了中国践行环保减排的真实行动,并承诺将在适应、能力建设、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继续加强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全面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