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固沙富民两相宜 青海沙棘林规模逐渐形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9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

  

  金秋九月,正是沙棘收获的季节,记者在青海省大通县窵沟沙棘次生林看到一片片火红、鲜艳的沙棘果,在当地公路两侧和退耕地中也有近年来人工种植的小面积沙棘。“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都种了沙棘,我种的沙棘差不多每年都有1000来块的收入,最高的时候还能挣到两三千块钱,这个活儿是在农闲时干的,过去怎么也想不到这‘酸溜果’还会值钱哩!”村民李玉莲说。

  青藏高原是世界沙棘的起源地,中国沙棘资源面积约占全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3%,青海是国内沙棘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的20%。目前,青海省有400万亩的野生沙棘植物。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又名醋柳果、酸刺果,生命周期长,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具有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酷暑、耐严寒、耐盐碱等特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周泽海说:“沙棘的固土性能和抗旱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沙棘还有改良土壤的功能,因此,沙棘是高原生态建设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也是治理西部水土流失、荒漠化最有价值的树种。”

  2000年以来,青海省林业部门提出“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随着这一思路的形成和逐步深入,青海省东部地区营造了人工沙棘林130万亩。这些经济林的形成,使得一些生物工程企业获益良多。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沙棘大会上,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长征告诉记者:“离开生态发展这个战略,企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借助青海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平台,新建大量的沙棘基地,我们才有了高品质、高质量的沙棘资源,从而保证企业的产品达到国际有机认证水平。”

  据悉,为培育高原特色沙棘产业,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青海省内的沙棘科研、生产企业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了多个标准化沙棘资源基地。

  沙棘林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道重要屏障,同时,沙棘在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政府实施的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中,沙棘成为当地农民首选栽植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周泽海认为,青海省沙棘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与沙棘带来的经济作用是密切相关的,老百姓在看到沙棘带来的收益后,才会积极种植沙棘。来自韩国的金荣洙说:“从市场发展来看,如果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种植沙棘,沙棘企业的利润会变小,竞争会更激烈,这可能会打击这里的百姓种植沙棘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沙棘产业领域科技的不断提升。”

  通过几年的发展,青海省的沙棘林规模逐渐形成,不但发挥了林业的生态效益,还让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沙棘系列产品每年经营产值已超过2亿元。目前,青海省以枸杞、沙棘资源利用为主的沙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有了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