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翻阅污染场地这页书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29日

  进入专题:翻阅污染场地这页书

  棕地(Brown Field),即“棕色地块”,是国际上对城市中一些具有污染的工厂遗址的通用称谓,这些土地多数位于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移,各地有大批化工污染企业陆续搬迁关闭,在建设用地紧张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对这些遗留土地的重新开发利用在所难免。然而,目前腾出来的“棕色地块”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污染,再做他用困难重重。

  污染场地再利用背后,是我国日渐严重的土壤污染状况。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

  在2008年出台的《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对于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数据。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目前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

  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状况,已引起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近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也在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国家将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这是土壤污染首次在国家战略级规划中提及,作为环保产业的独立分支发展,这无疑是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兴起的大好契机。

  此外,环境保护部关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两份文件已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得到业界的基本肯定;重庆市对外宣布,提前启动国内规模最大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中央和地方的同步行动充分表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已提上日程,土壤修复治理正在铺开。

  投资界人士分析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增值也刺激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至50%, 由此可见土壤修复产业的前景很是可观。事实上,国内外均十分看好中国的土壤修复市场。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 V C R I)的调查显示,2009年V C对能源环保领域的投资额达35亿元,仅次于狭义的IT行业;而在V 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 .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

  国内土壤修复的产业链也正在逐步完善发展。据悉,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纷纷开始研究土壤修复项目。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多的区域,也迅速涌现了一批土壤修复工程类企业。污染场地咨询业务量不断增加,呈现出和工程逐步分离的趋势,从土壤污染项目的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而还有相应的修复设备商等等,土壤修复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

  同时,国外的一些土壤修复咨询机构,如荷兰D H V集团等也纷纷进入国内,带动了国内修复产业的意识、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苏州高新集团与日本同和环保再生事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将正式着手对江苏苏化厂旧址地块进行土壤分析和净化治理,日本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还与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在杭州共同合资组建公司,专门处置废家电。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升达废料处理公司与湖南凯天环保合资成立公司,将在重金属治理、土壤修复处理等方面合作。

  污染场地经过修复后可以被开发为零售业商业区、住宅区、轻型无污染工业区、湿地、公园绿地等各种用途。显而易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污染企业搬迁、土地用途变迁等场地修复需求日益增长,土地的增值更刺激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政策的导向和机制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产业内资金和企业的动态无不显现,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兴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