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争做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坚定实践者——周生贤部长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25日   来源:环保部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2010年11月25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周年。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环境监测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今年是“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环保思路的关键之年。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这五年,环保工作最突出的成绩,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任务,污染减排目标提前实现;最鲜明的亮点,是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相融合,继承创新、与时俱进、有所作为。环境保护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归结起来,都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取得的实践成果。环保系统在职的广大干部职工都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实践者;离退休老同志都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先行者。我们都是环保事业大厦的建设者和享有者,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希望大家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伟大征程中,同心协力,奋勇向前,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鲜明地提出,要加大力度,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在中央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提出,并从诸多方面作了规定和要求。比如,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排放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标志着环境保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新的难得机遇。我们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奋力推动“十二五”环保事业大发展。

  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也是正确的经济政策。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势必是“竭泽而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护环境最难,遇到的问题最复杂。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决不宽容污染。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重要支撑。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科学把握环境与发展的规律,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基因。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推动事业发展有所前进、有所突破。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需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要根据中国环保新道路的要求,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这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目标方向。

  今后,环保每一项工作都要对照这个目标方向,每前进一步都要力争接近这个目标方向,而不是背离。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必然会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历史性跨越。

  构建中国环保新道路六大体系,关键要靠人,靠对环保事业忠诚的干部。优秀人才队伍是推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最重要的力量和保障。选好人,事业就充满生机;选不好人,事业就没有希望。要根据环保工作情况,安排好老干部,让他们老有所养,发挥余热。对中年干部,要大胆放到关键部门、重要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对年轻干部,要真心实意地培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环保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1980年,国家决定成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工作正式开启,具有里程碑意义。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第一代总站人,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条件下,“边工作、边学习、边建设”,启动了国家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凭着“小板房成就大事业”的豪情,总站与各地环境监测站协同作战,以“六五”和“七五”期间建设的64个重点监测站为骨架,组建并完善了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十一五”期间,特别是环境保护部组建以来,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我部设立监测司,总站编制由100名增加到190名。截至目前,全国环境监测机构已有2492个,监测人员5.3万多人。今年6月,我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启动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了环境监测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总站成立30年来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取得许多可圈可点的业绩。一是以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工作主线,研究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及大部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标准和方法。二是以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监测为突破口,建成了覆盖我国主要水体的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三是以环境质量保障为着力点,积极开展重大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监测和国家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监测。四是以技术立站和人才兴站为方针,初步形成了以院士领衔,研究员为主干,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人才梯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压力继续加大。我们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并继续大力向前推进。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奋斗。

  “十二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环境监测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环保事业越快速发展,越离不开牢固的监测基础。环境监测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中再立新功,必须按照监测工作全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监测技术天地一体化,做到说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环境风险的“三个说清”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不动摇,进一步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

  第一,坚持科学监测、技术立站、人才兴站的理念不动摇。科学监测,就是监测工作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按照科学标准、规范、规律办事,出科学数据和报告。技术立站,就是要把提升技术能力作为总站发展建设的头等大事,以技术图生存,以技术促发展。人才兴站,就是通过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开创总站发展建设新局面。

  第二,坚持支撑环保、服务民生的定位不动摇。总站要在环境信息公开、加强关系民生的环境监测、农村环境监测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真正把“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坚持四个一流、五个中心的目标不动摇。环境保护部批准发布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明确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水平、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装备”和成为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质控中心、培训中心”的转型发展总体目标。“四个一流、五个中心”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总站干部职工孜孜以求、拼搏奋进的总体方向。要一如既往地以国家环境监测网为载体,团结带领各级环境监测站将国家环境监测任务完成好,生产出更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监测产品。地方省、市级环境监测站也应顺势而为,调整并确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监测站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四,坚持抢抓机遇、苦练内功的举措不动摇。打铁还需自身硬。总站要紧紧抓住并用好国家加大对环境监测事业投入的重要机遇期,科学谋划总站能力建设,认真研究新技术新方法,适度拓展监测领域,着力培养领军人才,持续提升监测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和大繁荣。

  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三十而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乘势而上,锐意进取,继续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全面开创我国环境保护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