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从“两不管”到“管到底” 嘉兴破解跨界污染难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20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黄冀军

  “以前来的时候,哪有今天这样的心情,每次都得盯着他谈治污。”站在浙江庆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安化工)的富马酸车间旁,浙江省嘉兴市嘉兴港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刘雅中指着庆安化工副总经理陈顺国感慨地说。

  “以前见到环保局的人很紧张,经常派个人去厂门边盯着。哪有这么谈笑风生的。”陈顺国笑着回应道。

  就在一年前,庆安化工的环保状况还是比较糟糕的,陈顺国坦陈:“(实施)联合执法以后,企业治污水平上去了,现在说环保才有点底气,也不担心谁来检查了。”

  在嘉兴港区和海盐县边界地区,像庆安化工这样治污变化较大的企业真不少。对于这种变化,无论是两地的环境执法人员还是企业,都将其归功于去年6月以来实行的边界环境联合执法。

  问题:发生污染双方扯皮
  执法:一张检查证查两地

  海盐县大桥新区化工区与嘉兴港区化工园区毗邻,已投产的18家化工企业分属两地,呈犬牙交错式分布,造成废气污染的区域随着风向而变,呈交叉污染态势。2008年,海盐县和嘉兴港区发生了多起村民因水、气等污染向各级环保部门投诉的事件。

  由于水系相通但行政区域划分不同,当污染事件发生时,受管辖的局限,两地环保部门都很难从根源上查处污染源,也出现过相互扯皮、相互埋怨的情况,一时之间,边界地区的环境信访和污染纠纷成了环境监管的难点。

  “以前,两地都反映对方企业有问题,但违法排污往往时间短、突发性强,总是靠市环保局去执法很被动。能不能打破属地管理的界限,由市环保局授权两地环保部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说。

  2009年,嘉兴市环保局专门出台了《关于建立边界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的意见》,确定了“属地负责、交叉执法、协调共管、预防为主”的原则。海盐县和嘉兴港区的边界地区成为了试点,双方划定了明确的边界地区范围。

  据章剑介绍,边界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属地管理束缚,由市环境监察支队和海盐县、嘉兴港区环境监察大队三方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允许海盐县和嘉兴港区的环境执法人员持嘉兴市环保局统一制作的“环保检查证”越境单独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交由属地环保部门处罚,越境执法制作的勘查笔录、采集的样品、保全的物证等属地环保部门予以等效认同。对双方有争议或经协商难以达成共识的上报市环保局协调处理。

  嘉兴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陶岩英认为,以前,一地环境执法人员发现对方的企业违法,按规定通知市环保局,从接到通知到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快的也得一两个小时,往往赶到了,企业已经停止排污了,违法证据也就缺失了。而现在,发现对方企业违法,执法人员可以直接固定证据,联合执法有效地提高了执法效率。

  变化:企业“一次一个样”
  互查:欢迎“鸡蛋里挑骨头”

  实施一年来,联合执法效果如何?一直参与这项工作的海盐县环境监察大队开发区中队中队长何明芬的感受是企业“一次一个样”,而双方的互查也让以前疏忽了的企业排污盲点暴露了出来。

  虽然何明芬不是属地的环境执法人员,但庆安化工的陈顺国已经认识了经常来检查的何明芬,何明芬对这家企业的治污情况也了如指掌。

  去年6月5日,边界联合执法行动组第一次行动何明芬就去了庆安化工。何明芬说,当时,企业的富马酸车间废气无组织排放,气味比较浓,村民的反映比较大。检查之后,行动组要求企业整改。

  一个多月后,联合执法行动组第二次检查了这家企业,发现企业的富马酸车间采取了密闭措施,装了一个负压装置,但污染处理装置并没有安装。行动组建议企业继续整改。

  又过了一个多月,边界联合执法行动组第三次去庆安化工检查,发现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已经到位,处理效果不错。但嘉兴市环境监测站对厂区的恶臭监测结果显示,厂界的恶臭略有超标。企业又一次进行了整改。

  今年4月,边界联合执法行动组第四次来到庆安化工,发现企业的治污设施能力扩大了,风机的容量也增大了,整改效果很明显。

  说到企业的这些变化,陈顺国从心里感谢环保部门,联合执法发现问题后,市环保局帮忙联系了专家服务团来会诊,上了治污设施后,“我们也看到好处了,一年排污费和水资源费就少缴了100万元。”

  查对方辖区的企业,执法人员会不会“鸡蛋里挑骨头”?位于海盐的嘉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药厂(以下简称嘉化农药厂)还真遇到了这样的事。

  嘉化农药厂是2008年刚从城区搬迁出来的老企业,有群众反映企业排臭气,企业自己查了好几次,也没查出原因来。今年4月,边界联合执法行动组到企业检查时,嘉兴港区的环境执法人员提出,厂区内污水站的废气有组织排放口可能是恶臭的来源,建议进行整改。

  对此,何明芬说,这个有组织排放口是经项目环评文件批复的,还真没想过这儿会有问题。看来,联合执法还真能发现平时执法的一些疏漏。

  嘉化集团副总经理邵生富告诉记者,实行联合执法后,企业觉得压力确实大了。现在,企业购置了有机废气自动监测仪,专门设置在标准值下对厂区进行严密监控。

  2009年,海盐县和嘉兴港区两地的联合执法行动共开展了5次,出动执法人员108人(次),检查企业29厂(次),立案查处企业1家。而双方不打招呼的巡查更是经常性的。在联合执法的推动下,两地企业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上废水、废气处理设施10余套。

  海盐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张海明说,实施联合执法后,针对这一边界区域的污染投诉大幅下降,今年以来这一区域的投诉总数才七八件。

  监督:袒护本地企业将通报批评
  配套:共享项目审批信息

  据了解,联合执法行动组执行组长由两地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轮流“坐庄”。每次联合执法行动都是在行动当天由行动组集体讨论确定检查企业名单,不打招呼突击检查。每次行动后,两地各自跟踪督察企业整改情况,并互通信息。

  根据规定,联合执法行动组还加强了对两地环保部门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本地企业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隐瞒不报的、对联合执法行动和会商工作不主动配合的、对环境信访问题互相推诿的,将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嘉兴市环保局也将对两地联合执法机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环保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嘉兴市环保局还注重从源头上化解边界环境问题,与边界联合执法机制相配套,他们还建立起边界地区项目审批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对边界地区的一般项目要求通报对方,重大项目经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可能对边界区域造成污染影响的,必须征得边界另一方同意,有异议的项目提交上级环保部门协调处理。

  “联合执法机制推行后,边界污染问题推诿扯皮现象明显减少。”章剑表示,在海盐县和嘉兴港区边界执法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将争取在全市其他地区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