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环保>  正文

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集思广益献计献策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发言摘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6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7月3日4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其中,有50多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在6个分论坛上就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本版今日摘登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城市要实行低碳生活方式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阿希姆·施泰纳

  上海世博会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球的注意,联合国的整个团队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把上海世博会看成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非常好。中国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自身很重要,对全人类也很重要。

  今天的城市是创新的前沿,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这样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绿色增长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今城市消耗了75%以上的世界资源,城市居民大概排放了60%~80%的温室气体。城市同时也是主要的污染源,清洁水的处理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城市的生态足迹对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环保应该与人类的发展同步进行,而不应只管发展,结果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威胁。

  而且城市也应该意识到:城市不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处在一个经济和生态的大环境当中。城市并不是孤岛,而是和农村紧密相连,和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紧密相连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绿色经济让我们看到新的体系和系统。如果这个世界要求干净的饮用水、新鲜的食物,同时也要为保护生态系统负责任,那么,我们就要从不同的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

  今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现在,必须找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化方式,避免其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实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将经济和环境一起抓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 莫里斯·斯特朗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以来,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在那次会议上,气候变化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问题还很遥远,大家都不相信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那时中国面临很多问题,但还是向斯德哥尔摩派出了高级别的代表,他们回国之后就建立了国家能源和环保相关机构。我们知道,1972年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多进步。现在,环境问题是中国各产业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在大城市,更是无论什么产业都会谈到环境,都必须关心环境。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觉得这个主题再合适不过了。文明是诞生于城市的,现在全球的人口在不断增长,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在城市里解决这些问题是最适宜的。中国也在强调城市要寻求和谐发展。

  城市带来了很多碳排放,要减少碳排放我们就必须提高公众认识,得到公众支持,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更快更有效的措施。现在中国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增长,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是对资源和土地。供水也会受影响,很多地方的资源,如土地、空气质量都会因此受影响。

  中国的发展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要实现低碳目标,必须要将经济和环境问题一起抓才行。中国政府已经证明他们是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做得非常好,很了不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不仅是遵循国际公约的要求,中国自己也会把一些公约内容转换成国内要求,来解决国内的问题。

建设绿色城市需公民积极参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 克劳斯·特普费尔

  我们讨论建设绿色城市,就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随着人类的进步,城市化发展过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都给我们带来了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未来我们要进入新的时代,全球可能将有90亿人口,我们如何能够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环境?

  我从政时的主要关注点就是绿色政策。当时环境政策方面主要是把那些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能够可见、可闻、可感知的因素尽量地健康化。如果当时的政治家们对于环境问题不够关注的话,他们在政治方面就不会得到公民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讨论和实践如何把绿色带回城市。

  在绿色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也会谈到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绿色城市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只有公民意识到绿色与他们个人休戚相关,才会积极参与。

打造低碳核心竞争力
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中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确定了目标、措施和重点领域,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前,我国又做出了到202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推动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实质性的行动。

  当前,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提高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是中国近期和中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切入点。

  我国当前处在工业化这样一个阶段,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当前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向以内涵为主、以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努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既包括发展节能环保型新能源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也包含扩大高新技术的发展,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同时,还要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转变消费方式,让正确的消费理念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公众参与也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低碳发展,我国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型产业,打造低碳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抓住世界低碳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将国家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动力相结合,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

上海世博引导社会低碳实践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 洪浩

  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城市的责任,也是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为此,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很早就提出把“低碳世博”作为本届世博会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并在两三年前就着手研究策划低碳主题的系列活动,希望借助世博会平台,探索低碳发展经验,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向低碳时代迈进。

  我们努力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低碳发展的典范,充分发挥世博会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向低碳发展转型。

  按照低碳世博的总体方案,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搭建好低碳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低碳世博实践;继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传播;借鉴世博会低碳实践并指导城市的未来发展。我们正在组织大量专业人士对世博会汇聚、展示的全球先进环保低碳理念和实践案例进行认真解读,希望将世博会环保低碳理念有机融入“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逐步推进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的建设。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与城市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保护问题事关城市未来,城市需要在应对环境变化中发展和进步。今后,在低碳世博总体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做好全面的跟踪评估,指导方案的优化和科学实施,并积极总结低碳世博工作经验,努力为世博会留下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为城市低碳发展凝聚经验和智慧。

绿色发展贯穿“十二五”规划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论框架就是提出了经济社会净福利最大化的方案,这一方面意味着民意福利最大化,另外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本最小化。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用绿色GDP来表示经济净福利的话,它将包括资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成本。以往我们都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但经济增长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并不是经济增长幅度越高净福利就越大。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21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们叫做绿色发展模式。它就是要使经济继续增长,但是要与碳排放开始脱钩,或者使碳排放进一步下降,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规划作为5年规划,它的定位是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确立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而绿色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十二五”规划就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凸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在总体设计上分为5个方面,前3个方面都是“十一五”规划提出来的,后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气候适应型社会,另一个是防灾减灾,对此我们也进行了所谓的绿色规划设计,我们把它称之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个5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绿色发展规划,将成为中国实现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于庆泰

  上海世博会南京主题论坛能够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在保护环境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就,让外界了解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保护环境和已经采取的实际行动。我注意到这次论坛使用的笔是用再生纸制作的笔,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体现了组织者在提倡环保方面的努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关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和行动不能离开中国国情,应充分了解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基础和原则,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而发展中国家也要认识到自身保护环境、保护气候的责任。

  上海世博会从主题到展馆设计,都展现了组织者对绿色城市和低碳环保的关注以及鼓励市民参与环保的努力,体现的是实际的行动和更美好的城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哥本哈根大会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面对的核心问题是重建互信,这一互信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这一点让人遗憾。而这一会议的初衷是通过一次成功的国际会议凝聚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气候的愿望,实现“巴厘岛路线图”确定的目标,互信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没有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把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需要回归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闪现低碳智慧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总设计师 何镜堂

  低碳环保节能其实并不复杂,可以通过建筑本身的设计来实现,传统建筑就处处体现着“低碳智慧”。当前我国建筑要解决好节能环保、生态要求的问题,首先就应该从设计本身做文章,充分利用和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设计。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适当在技术上做重点处理。在计算建筑到底是不是经济和环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设计的过程,也要考虑建筑的使用过程。

  建筑的核心理念在于因地制宜,好的建筑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要求,从建筑空间布局本身解决好环保节能问题,而不能过分依赖高科技的手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国家。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离不开城市的文化传承,如果离开了传统,割断了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和谐观是中华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谐观点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上,形成了鲜明的形态特征。

  世博会代表了人类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在建筑上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而文化传承和绿色建筑两者的结合就成了中国馆创作的基本点。中国馆的创作,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同时,也体现了当前我们要求的节能环保和生态的特性。

  节能环保是我国现今在大量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建筑的布局、城市的布局中,从建筑的空间设计上,首先要解决好对当地气候的适应问题。比如南方地区需主要解决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北京可能就是日照、防风沙,而不需要防潮。作为一个建筑师,首先得从气候条件、从环境满足建筑的这些要求。

用环境交易机制减轻污染
塞舌尔大学校长 罗尔夫·安托万·佩耶

  我的演讲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和气侯变化之间的关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报告中透露,他们可以看到很多冰盖正在消融,还有很多其他自然景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对经济产生了相应影响。

  这里我也举几个数字给大家看一下,现在全球20%的有钱人消耗了86%的食品服务,这对全球人口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20%富有的人消耗了58%的能耗。现在,我们很多工作都做得非常糟糕。比如汽车,我们可以看到汽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较一下北美、欧洲和印度的汽车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柴油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北美和欧洲的车价也非常高。简而言之,由于我们没有照顾好地球,对资源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我们说了很多关于绿色发展的方案,我们需要能够将其转换成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希望对石油的依赖进一步降低。我们的将来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工作,希望通过建立环境交易机制,来帮助我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价值观,并且带动一个新的以绿色为理念的服务行业的发展。我们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能够让人们更多地进入循环经济领域,进入绿色经济领域,进入绿色行业领域。

低碳道路必将带来更好发展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罗黛琳

  此次论坛涉及的议题是联合国最关键的一些问题,环境保护要保证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主要是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提醒我们,中国人口中的46%都是城市人口。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会达到68%,将有超过10亿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现在中国的城市已经占了85%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的趋势应该说会给中国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关注低碳城市的发展,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试点低碳道路,比如环保型车辆、许多支持绿色城市发展的项目和一些跨越式的低碳技术等。尤其在上海、南京这样的城市,这方面做得都很不错。

  以前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发达国家仅占全世界人口的15%,却占用、消耗着50%以上的能源和资源,这肯定是不平衡的。但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变,在过去的5年或1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增加了40%。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生态方面的足迹包括碳足迹,这些情况让人很难乐观。我相信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绿色发展,在未来必将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我们和中国政府有许多合作,考虑到中国的一些具体特点,很明显我们需要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条道路将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的文化精神。

让可再生能源更便宜
联合国经社理事部可持续发展司司长塔里克·巴努里

  我想特别讲一个事情,是与环境变化和城市责任相关的。

  2009年,我们发布了一个报告——《推动发展拯救地球》,把气候变化和地球发展联系起来。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中国也采纳了很多重要的建议。我相信在这方面,中国付出的努力比其他国家都要多。而这里的重点在于,如果我们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如果要提高人类发展的水平,如果我们要拯救树木,如果我们要整治河流、空气,我们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能源、更加廉价的大量能源,我们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做到这一点。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目前两者关系的混淆导致过多消耗资源的国家,与即使消耗掉剩余部分却依然饥肠辘辘的国家展开了一场“排放陷阱”的争夺战。

  我们应该从发展战略中扩展可利用的能源,而不要把问题停留在如何分配日益减少的减排资源上。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要让它们比化石能源更便宜。因为便宜,大家用得起,大家才都会用。工业革命最初就是由于我们发现了便宜的能源。现在,我们则需要一个新的可再生能源革命,要找到便宜的、大家都用得起的、大量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目前,中国正在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且脚步稳健。

低碳交通卡值得推广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杜丹德

  低碳社会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低碳社会缘于经济发展的创造力,而环保工作的核心在于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态度,同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通过经济手段和加强政策以及法律的执行力来使企业认识到未履行职责必须承担的后果,但是也需要让企业有自主权来决定如何通过创新来实现节能环保目标。

  低碳技术是非常有希望的领域,在未来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最简单的环保模式往往是最有效的,越是简单的环保技术就越容易推广和复制,也能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如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种交通卡每张含有1吨碳指标,每购买1张卡就相当于为世博贡献了1吨碳指标。这张卡包含的是一个很易被大众理解的概念,它将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化,同时使大众能参与并认识到他们也有能力解决环境保护这类国际性的问题。

  上海和南京于7月1日开通了沪宁高铁,同时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联动监测也已全面启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合作。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环境污染会传播蔓延。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地区之间的合作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