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一是西南地区大旱,大地龟裂,水比油贵。二是强沙尘天气卷土重来,大半个中国黄沙漫天,“灰头土脸”。再就是湖南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许多人血铅中毒。
这三件事表面上看各不相干,其实有一定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是环境恶化的结果,而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的是纯粹人祸,如重金属污染事件;有的虽然表面上看属于自然现象,但是背后却有人为因素的影子,如西南地区干旱。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在这次历史罕见的旱灾面前只能“望旱兴叹”;一些地方“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缺乏重视;一些江河湖泊由于污染严重,无法作为饮用水源。
正如有媒体指出的,大旱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另外,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密集上马,给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而且一些水电站面对严重旱灾仍然放水发电,加剧了旱情。
而沙尘天气的出现更与人类长期以来违反自然规律的经济活动有关。一位专家说得好,我们讨论沙尘暴,不仅限于认识一种现象,还要看到它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后果;不但要了解它形成的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查明人类经济活动在怎样地加剧这个过程。
这三个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审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机会、反思人类行为的很好案例,同时,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与自然是休戚相关的,在恶化的环境面前,无论穷富贵贱,没有人能够幸免。这次强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主要沙源地位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先是在我国北方大肆蔓延,而后又转战南方直到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也未能幸免。由此可见环境问题是没有省界、国界的,一个地方的环境恶化,其危害将随着大气、江河以及一些工农业产品的流动、传输而不断扩大,谁都难以置身于外。
环境恶化了,生存与发展将失去支撑,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会被无谓地消耗掉。历史上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一些文明的消失,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因此而被迫迁移他乡。这次西南大旱导致一些地方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严重缺乏,不但农作物基本绝收,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制糖等工业产业也受到波及。近年来陆续暴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要消除这种危害则需要巨大的投入。一些地方虽然短时间内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后人却要为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像一个人看起来很赚钱,其实是左口袋进右口袋出。
反思是为了吸取教训,采取预防、应对措施,不要在同个一地方跌倒两次。我们不能总等到自然灾害、污染事故发生了才开始行动,更不能在事情过去之后,又故态复萌,重回原来的轨道,因为我们承受不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