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ISO14000国家示范区是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开展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议题,从加强环境建设,规范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环境质量入手,使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自1999年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以在一定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开发区不仅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各项耗能指标也大大低于其他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广州开发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指标呈跨越式增长,2003年广州开发区GDP达423.1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1.5%,工业总产值895.87亿元,出口总额达32.257亿美元。
二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使其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各示范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落实,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管理,加大投资力度,保证污染防治项目的顺利实施。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了区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开创了招商引资新局面。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亿元对过境的北京凉水河进行治理改造,不仅满足了创建示范区的要求,还使沿河房地产价格大幅度攀升,吸引了大批开发商投资。
三是环保制度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示范效应显著。各示范区能很好地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排污收费、污染源集中处理制度,入区的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验收率均达到100%。
四是区域环境管理水平和能力建设的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施强化了开发区环境管理手段,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各示范区建立的网络信息平台为我国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网络化的管理平台,推动了区域环境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示范区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开发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国家示范区的建立和环境监管难度大大增加;政策未达到要求,一些示范区验收时制订的优惠或激励政策未能全部兑现,或在实际执行中大打折扣;个别开发区对示范区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环境管理工作出现懈怠现象,难以保证示范区持续满足创建条件的要求。
这位负责人指出,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过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环保总局将加强宣传,使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不断为创建工作创造条件;加强对示范区的监督检查,除每年由认证机构对示范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及持续符合ISO14001标准进行年度监督审核外,还要加强对示范区环保工作的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区域,针对性进行分阶段重点管理,并建立对示范区工作的长效监督检查机制,促进示范区工作规范、持续、健康开展。
《新闻通稿25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