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秦山核电基地科学发展纪实:十年核裂变秦山再跨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3/2012 15:51:16   来源:浙江日报

  20年前秦山核电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建设的核电站在杭州湾畔开始了其“国之光荣”的历程;20年的历程中,秦山核电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以其安全运营的业绩创造了社会效益。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秦山核电变化之大,有如核裂变,成为中国巨大进步的一个缩影。

  秦山核电提供的一份“账单”,反映了这个中国自主核电发源地、秦山核电基地十年来科学发展走过的扎实而不断超越自我的足迹、取得的辉煌成就: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累计发电440多亿千瓦时;与同等发电量的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7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多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年的科学发展,秦山迅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核电能源基地。目前的秦山核电基地,共有7台运行机组和2台在建台核电机组,其中已投产运行的7台机组装机容量为430万千瓦,在建的方家山核电工程为两个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不久的将来也要并网发电。届时秦山将成为中国拥有机组最多、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秦山核电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的脊梁全国优秀企业500强之一”、“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10年之内,从30万千瓦走到了430万千瓦,秦山核电为何能走得如此之快?创新!

  自秦山核电30万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之后,秦山二期三期便相继开工建设,从2002年4月15日起的短短10年间,在秦山核电基地先后有6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其中有4台国产化的压水堆机组,有与其他国家合作建造的两台重水堆机组。2008年底,秦山地区方家山工程2台国产化100万千瓦核电机组正式开始建设。十年的努力,换来了十多倍发电能力的攀升,奇迹就此创下。而创新,在这个奇迹的创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能源需求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因此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决策者们创新思路,决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拓展思路,以新的方式、新的技术,加快发展。

  就这样,秦山核电的发展步子,在一声声的开工哨子中,快速前行。

  快速扩张,并不代表放松管理。管理创新是秦山的一个制胜法宝。

  成为国内核电老大,跻身世界核电之林,对管理是个巨大的考验。秦山核电在管理上积极与国际接轨,对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持续提升电站运行管理绩效,向世界同类电站的先进水平迈进……去年世界核能运营者协会组织的一项考核,对秦山核电的管理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秦山核电基地的各机组运行水平均达到世界中值以上,有的机组还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核电站组织机构实际运转状况,借鉴国内外核电站组织机构和职能设置的优点,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对电站运营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精简,建立完善运行指挥体系、技术改进体系、维修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内控监督体系等,确保机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秦山核电人如是说。

  秦山核电在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上,逐步推进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立以“大修经理”为核心的大修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了机组大修组织和管理的优化,有效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创新是秦山核电成功的另一法宝。

  这些年来,秦山核电技术人员针对机组运行状况,坚持自主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电站的设备系统可靠性、机组整体安全性和经济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单个燃料循环连续发电时间不断增加,机组能力因子不断上升,有的机组达到了全球445座电站中的先进水平。

  10年来,秦山核电每年都投入技改资金数千万元,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30多项。以秦山核电首台30万千瓦机组为例,其共有287个系统,几乎所有的系统都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

  2010年6月2日12时,秦山核电30万千瓦机组的主控室内一片欢腾:其额定功率从310兆瓦,安全升至320兆瓦。这是继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后,秦山一期核电站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这是秦山核电技术人员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潜在设计裕量,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经过反复论证和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带来的。这将意味着每年可多发1.2亿多千瓦时电,到设计寿期末可多发电14亿千瓦时。

  10年来,秦山30万千瓦机组多项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6项技术项目和研究实验获得了中核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自2006年申请第一项专利到2010年12月31日,已获国家授权专利39项。

  运行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建设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综合性能不仅毫不逊色于国内外的商业堆,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商业堆。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是,秦山核电已向国外出口商业堆。这种能力,全球屈指可数。

  秦山二期核电1号2号机组建设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建设自秦山核电站“零的突破”后,到自主设计、建造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打造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而秦山二期3号、4号机组则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一系列国产化跨越,将我国核电自主创新安全发展又提升到新的水平。

  10年之内,从30万千瓦走到了430万千瓦,秦山核电为何能走得如此顺利?安全!

  安全,可能是人们在提到核电时的第一话题,特别是在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和去年日本福岛事故后。秦山核电的安全又如何?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至今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事件,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用秦山核电人的话说,“即使天天都在核电厂工作,受到的辐射,只不过是一年抽了一支烟……”

  从30万千瓦走到了430万千瓦,秦山核电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谜底就在这里:安全!秦山核电人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

  数字也证明了秦山人的自豪:再以首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为例,其取得了连续五个燃料循环的长周期安全运行业绩,创造了连续运行天数从331天、443天、448天到469天的当时国内最好运行记录,秦山二期三期运行数值多项进入世界先进值行列;特别是秦山三期,运行业绩连续四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排国内核电机组的前列。

  在秦山核电站控制区大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写着: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现在,这句话已经深植于秦山核电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里,成为秦山核电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工作指南。有人因此说,秦山核电的文化,就是核安全文化。

  这种核安全文化,体现在硬件上,首先就是,秦山的核电技术,达到国际核电机组先进水平。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秦山核电采用的,是压水堆或重水堆,都是被实践证明是安全的,其中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机组总体性能更是达到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机组先进水平。而且,在建造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能经受洪水、地震、台风、小型飞机坠落等自然外来侵害的影响。在设计、建造和运行等方面,秦山核电站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设置了五层防线,并在核燃料和环境外部空气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使绝大部分裂变产物保存在芯块内;第二道屏障是燃料包壳,能保持芯块在正常运行温度下不与水发生反应;第三道屏障是压力容器和管道构成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避免放射性物质泄露到反应堆厂房内;第四道屏障是反应堆安全壳,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壁厚近1米,内表面加有钢衬里,抵御内部或外界的物体构成撞击,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同时,还采取冗余设计原则,配置了应急电源、消氢装置,以及包括注水系统、安全壳过滤排放、喷淋系统一系列严重事故缓解措施等外设安全系统。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秦山核电立即从事故原因、地震可能性、海啸高度、海沟深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研判,对照自身情况,确认秦山核电是安全无虞的。当然,为了万无一失,在方家山工程中,秦山核电仍然计划不惜巨资,加高挡浪墙。

  安全文化的建设,始终是秦山核电最重要的命题。通过借鉴国内外核安全文化,自身实践,十年来,秦山核电逐步探索出了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一切服从安全、融合核工业精神的核电文化。

  10年前,秦山核电30万核电机组进行了两个关键行动,一个是十年定期安全审查,一个是OSART检查。可以说是安全意识再强化、安全文化再推动的实质动作。经过这两个行动,秦山核电人看到了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管理上的差距所在。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工作。对OSART评审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了三年的整改。后来,秦山核电主动加入了世界核电运营者联合会(WANO),随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检查、监督、培训和管理支持,共享核电站运营管理经验,并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教育活动。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秦山核电着力建立一套先进的核安全理念体系、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了与生产建设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核安全文化。通过不断的宣贯,使之深植在员工的思想、行为中,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10年之内,从30万千瓦走到了430万千瓦,秦山核电为何能走得如此荣光?责任!

  秦山核电在我省海盐县。一直以来,秦山核电建设者们有句话,叫“依托海盐,发展核电”;到海盐县,这句话则变成了“依托核电,发展海盐”。这两句话,充分反映出了秦山核电建设者的一个发展思路和秦山核电对于地方发展的重要性,更反映出秦山核电内外兼修、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从1982年11月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建设——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落户海盐至今已整整30年,自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至今也已21年。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秦山核电,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越来越快,正在以越来越大的力度,回报社会、贡献社会。

  秦山地区每一年近3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主要供应浙江,占到了浙江省年电力消费总量的近10%,这是秦山核电对地方经济最直接的贡献;而每年上缴的国税是秦山核电对国家最直接的贡献。对于海盐当地来说,借助秦山核电的快速发展,海盐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县级财政总量快速增长。用海盐人的话来说,海盐的学校是省内最漂亮的。秦山核电的存在,让国内许多人从此知道浙江有个海盐县。而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核电人的到来,推动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能不提的是,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秦山核电为浙江环境保护、改善所作的贡献,可以用相当于少烧了多少万吨煤之类的数字表示。而现在,以每年300多亿千瓦时的发电能力换算,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

  “秦山核电站的意义还在于全方位带动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周恩来总理当年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后续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夙愿。”秦山核电基地党委书记李大宽如是说。

  用现在的流行词“孵化器”来形容秦山核电基地,是最恰当不过了。作为我国最大的核电基地,这里集中了各种不同堆型、容量各异的核电机组;这里,也是我国核电人才的“黄埔军校”。这里不仅走出了两个院士,还为中核集团和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各类核电管理和技术人才1500余名,仅担任核电站副总经理以上的高管就有30多人。

  11年前,秦山核电站成为我国核电出口的先行者。到去年5月,出口、援建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两个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被誉为“南南合作”的优秀典范。

  在秦山核电,一代代的建设者,一直不敢忘记的是,责任!

  这些责任的担起,除了建好电站搞好安全多发电,还体现在其他每一个细节上。

  秦山核电基地定期向地方相关单位发布环境监测报告,每年都组织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慈善捐赠、爱心助学、送温暖等活动。十几年来,秦山核电的优秀员工先后获得了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的称号;许多班组团队荣获“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标杆班组”、“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班组”、全国及省部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了“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感动海盐”舍己救人的先进人物以及众多的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秦山核电人用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全力建设好、运行好核电站,在中国核电发展的道路上不辱使命,做强做优,和谐发展,力争成为最具魅力的国际一流核能企业。以科学发展铺就安全高效之路,用追求卓越创造清洁低碳生活。  文 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