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搭乘公交或地铁,要么走上一刻钟,要么选择“黑车”……这种出行境遇,在申城小区中并不少见。最后1公里,着实让人尴尬。
不过,有消息传来,目前本市桃浦地区正在酝酿开出社区免费电瓶车,不仅有望解决出行尴尬,还能挤压非法客运空间。该方案目前正处于论证阶段。
那么,免费电瓶车将如何运作?是否会受居民欢迎?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社区电瓶车如何运作
据桃浦镇介绍,社区开设电瓶车的主要目的是疏导居民的出行需求,杜绝“黑三轮”回潮。设想中的这种社区运营电瓶车,类似于世博园里出现过的8人座纯电动环保电瓶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80-100公里,电池使用寿命约为3年,每台车的造价约15万元。线路设计遵循“点对点”原则,主要是从轨交站点辐射至各居民片区。至于收费方式,初步设想是为社区居民发放乘车票,享受一定次数的免费乘坐,超出部分适当收费。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设想还停留在方案设计、论证阶段。
事实上,将四轮电瓶车作为“社区巴士”来解决短驳需求,在北京、厦门等城市早已出现。据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北京朝阳区便由专业化公司负责营运社区电瓶车,在不具备通公交的社区里,负担老人买菜、居民上下班、孩子上下学的需求。收费为每人1元,老人小孩免费,非常受居民欢迎。
成为现实障碍不小
最后1公里,实际属于“小公共交通系统”范畴。电瓶车若要变身公共交通,面临不少政策、现实障碍。桃浦镇工作人员承认,开设电瓶车的设想,最大问题便是线路运营资质和运营安全管理。
若要收费,就必须解决运营资质的合法性。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介绍说,根据相关条例对于“黑车”的定义,无论何种性质的机动车辆,只要存在运输经营活动而又无营运许可证,即属非法营运。因此,社区电瓶车若要收费运营,必须首先得到交港局的批准,获得营运许可。当然,营运线路、停靠站点也需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审核。此外,究竟是政府直接参与运营,还是外包给企业运营,也需明确。
更为现实的是,电瓶车上路还涉及道路安全。相较一般的非机动车,电瓶车大了不少,通常这些车都是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内通行的,如公园、景区内。如果驶上主干道,与社会车辆同挤本就不宽的非机动车道,的确会存安全隐患。电瓶车若真要上路,必须配合交警部门,认真规划线路,保证运营安全。
市民对此“好期待”
“一两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却是出行的心结”,家住万里地区的冯先生告诉记者,他出行主要依赖地铁11号线,但从家里到地铁,步行少说得一刻钟。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寒冷,或者有点急事,走起来“挺要命”。因此,“尽管知道‘黑车’不安全,但有时还真离不开‘黑车’”。听说申城即将出现短驳电瓶车,冯先生表示举双手支持。
另一方面,从9月起,有关部门大力整治“两类车”的非法营运,“两类车”确实少了,但更为隐蔽的“新型黑车”又悄然出现。在一些地铁站周边,两轮电瓶车取代“两类车”加入了“黑车”大军。电瓶车证照齐全,非法营运行为十分隐蔽,执法难度大。这说明,治理“黑车”必须“疏堵结合”,市民的短驳需求必须要有一种正规、合法的公共交通来予以满足。
期待社区电瓶车尽快上路。 本报记者 毛锦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