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京煤改电电价优惠时仍冻人 低谷电时段提早2小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2/2012 14:18:54   来源:北京日报

▲一居民屋内只有16度。

  居民储藏的蜂窝煤。

  日前,一些煤改电用户陆续给本报来信,呼吁低谷电优惠时段能够延长时间。在东城区人代会上,来自东四社区的乐波代表也建议,低谷电时间提早2个小时,让煤改电用户,特别是老年人,进一步降低采暖支出。

  老旧平房保温差 白天室温最高16度

  根据市民的反映,12月16日,记者来到了最早开始煤改电的东城区东四社区。记者走访居民家时正值中午,灿烂的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但房间并不感到暖和。退休在家的杨先生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因为家里冷,毛衣、棉裤、羽绒服都穿着,比在外面穿得还多。”

  记者摸了摸他家2个房间北窗下面的电暖气,都是温热的;看了看温度计,中午时分室温显示只有16度左右。

  为了让房间更暖和,利用政府的补贴,杨先生家的北窗已经更换了密封更严实的塑钢门窗。为了改善供热效果,杨先生把电暖气擦得干干净净,在距离电暖气半米范围内,没有放置任何物品。每年供暖季开始前,他都要请维修人员上门保养,但供暖效果还是没有改善。杨先生家里还摆着2台电热油汀,这是几年前他爱人生病卧床时买的。

  社区里很多街坊邻居都觉得电暖气不好用,几位正在晒太阳的老人告诉记者:“老人最怕冷,白天屋里温度低。见不着阳光的房间温度更低,根本达不到北京市规定的18度。”“老房子保温差,一到冬天四处漏风,温度自然不高。”

  低谷电补贴后需600元 白天开暖气则多花900元

  杨先生介绍,2003年北京市开始在平房区推行煤改电项目,他有幸成为第一批煤改电的居民。在他家2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各安装了一台功率为2400瓦的电暖气。记者看到电暖气设备的标签上写着额定加热时间为8小时,补偿供热功率为1.5千瓦。他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台电暖气2400瓦计算,每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低谷电储能时间8小时,家中的2台电暖气每天要耗费38.4度电。政府在低谷电价每度3角的基础上补贴2角,因此每度电仅需1角钱。这样算下来,150天的采暖季,取暖所需花费不到600元。

  但杨先生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情况是,煤改电头两三年,杨先生觉得家里温度还可以。但这几年,电暖气越来越不管用了,下午两三点钟时,存储的热量就不多了,暖气摸着一点不烫手。等到傍晚五六点钟,他就要把补偿供热的开关打开了,根本熬不到晚上10点钟。

  如果每天补偿供热4个小时,一天多花6度电,非低谷电价接近5角钱一度电,一个采暖季就要多花900元。靠退休费生活的杨先生,对于高额的电费很心疼。

  老人舍不得多掏电费 白天到银行商场“蹭暖”

  为了节省电费,腿脚还灵便的杨先生想了个办法——到公共场所“蹭暖”。他常去附近的朝内菜市场以及各家银行网点,一去就“泡”一下午。只要不刮风下雪,他就去交道口的东城区图书馆,那里又暖和又能读书看报。对于他最难熬的就是傍晚回到家,又黑又冷。他说:“晚上想早睡都冻得睡不着。”

  在东四六条胡同,记者果然发现一户人家门边堆放着很多蜂窝煤。等了一会儿,一位老奶奶走出来,记者赶紧上前攀谈。老人家说,她今年78岁了,老伴80岁,因为怕冷,当年煤改电时也没敢拆掉土暖气。50多平方米的房子原先安装了3台电暖气,前些年儿子出钱又安装了2台,还是觉得不暖和。这两年又烧起土暖气了。

  而后记者找到了东四社区煤改电设施的维修点。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储热式电暖气,通过夜间利用低谷电储存热量至储热砖中,白天再将储热砖中的热量放出的形式进行供暖。对于暖气不热的问题,他建议,或者让维修师傅上门检修,或者自己出钱再买新设备。目前东四社区里有上万户居民完成了煤改电,每年都有用户要求新装电暖气,来提高室内温度。

  煤改电用户希望 电价优惠时段提前2小时

  采访中,一些煤改电居民表示,只要把低谷电的时间再延长两三个小时,情况就会大为改善。

  东城区人大代表乐波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是煤改电用户,一般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暖气开关。目前夜间低谷电的优惠方案比较“适合”上班族,白天不在家,温度低一些无所谓。但对于整天在家的老年人要想暖和就要多支付电费了。但很多经济不宽裕的老年人舍不得多掏钱买电。

  所以,在东城区人代会上,他建议,低谷电时间提早2个小时,从晚8点开始,这样就可以让煤改电用户,特别是老年人,进一步降低采暖支出。

  本报记者 罗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