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首个“中国电力主题日”到来之际,由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无人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成功对220千伏寿海线输电线路进行了智能巡线,这标志着山东电力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人机智能线路巡线常态化应用。
上午11点30分,记者在潍坊寿光侯镇的智能无人机飞行巡线现场看到,220千伏寿海线一段高压输电线路延展在平坦的田间,多个基杆塔矗立在那里,撑起了一条条高压变电线。11点40分许,伴随着一阵轰鸣声,一架1米多长、0.5米宽的无人直升机轻盈地飞上了天空。这个重约30公斤、状若“蜻蜓”的可爱家伙,有点类似常见的航空模型,不同之处在于,机头正前方安装了一部单反相机。组长王骞手持操纵杆,与小组成员一起控制着“蜻蜓”依次从各个基杆塔上方掠过并悬停。“悬停的时候我们遥控相机拍摄图像,传回车内后经过处理可以得到高清晰度的画面,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就能判断出输电线路哪个地方有故障”,王骞介绍说,无人机在每个基杆塔处只需悬停1分钟,即可对整座基杆塔进行完整的可见光检测,通过图像拼接算法实现完整复现基杆塔的全貌,图片资料可覆盖从塔基到地线的每个零件,“无死角、无盲区”。
18分钟后,这段2.2公里长、有6级基杆塔的输电线路全部巡线完成。王骞告诉记者,如果采用人工巡线的方式,每名巡检员一天一般只能检查6-10个基杆塔,也就是说,这台无人机只用18分钟便完成了人工1天的巡检量,对巡线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巡线尤其适合应用在山区、湖泊、矿区等地区的输电线路上”,王骞说,这些地区地形复杂,有些甚至难以到达,如果采用人工巡线方式,90%的时间都会花在行进道路上,效率很低,而无人机巡线正好弥补了人工巡线的不足,同时利用自身独特的空中检测角度优势,从不同角度拍摄图像,使巡检数据资料更加完整。
记者了解到,这套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去年已在省内多处输电线路上进行了300余次飞行巡线试验,我市长清区部分山地的输电线路也已进行了应用,现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正在逐步代替传统人工巡线,走在了全国前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