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时开时停秸秆气化站摆设还是鸡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6/2012 14:18:4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林培

  尽管南京今年最严重的一次秸秆焚烧雾霾已散去一个多月,但那条上了央视“新闻周刊”的《南京投资百万 秸秆气化站成摆设》的报道,至今仍可在百度中检索到25万条“相关结果”,成为南京市以及相关部门心中挥之不去的块垒。

  南京乃至全省的秸秆气化站,存活率几何?每年能消耗多少秸秆?对于秸秆的利用和禁烧,到底是“摆设”、“鸡肋”还是“杯水车薪”?

  疑问一:南京秸秆气化站为何有开有停、开开停停?

  [调查] 秸秆气先天不足;气化站后续运管经费无着落,每站每年需补贴5万-6万元,有的社区补不起

  从2006年起,由省财政累计补助4170万元、市县(区)财政累计配套2533万元,南京先后建起50个秸秆气化站,其中45个站建在拥有机场和多条高速公路的江宁区。气化站后续运行管理费用,则明确由当地自行筹措解决。

  “全市运行基本正常的气化站并非媒体所说的‘独一家’。”南京市农委环境监督管理处处长谷成标澄清,到6月底,正常运行的站有25个,基本正常运行的有17个,停用的8个。“凡开开停停的,都困在一个‘钱’字上。”

  在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秸秆气化站,社区副书记王斌告诉记者,当初160万元建起的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气化站,村里没花一分钱。但开张后,两名操作工每人每月工资1100元,一年就是2.64万元;组织人到田头收秸秆,包括打捆、运输、切碎,每斤原料成本要0.15-0.22元;加上电费、水费、修理费等,社区每年得贴6万多元。

  不是有每立方0.25元的气费收入吗?王斌笑答,秸秆气化站供气辐射半径不超过3里。随着近年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全社区1200户中,只有210户使用秸秆气,“收来的气费还不够买桶机油。”

  随后,记者“突袭”汤山街道建设村气化站,只见操作工王永昌正往炉中添加稻壳和玉米芯。满口专业术语的他告诉记者:“光烧秸秆哪成?秸秆热值只有1100大卡,比沼气热值还低2000大卡,必须一比一添加助燃物,买助燃物的钱比秸秆还贵!就这,火力还不旺。”他引记者到厨房,打着灶火说:“气虽便宜,但火头软,煨汤刚好,炒菜不行。”一旁的村主任夏道顺嘀咕道:“每年要贴气化站8万元,村里快撑不住了。”

  江宁区农业局副局长秦文远总结说:“全区45个气化站,凡正常开张的,都在经济实力和惠民意识比较强的街道或社区;而‘喘气站’、‘断气站’大多属于财力薄弱的社区。”

  记者获悉,省农委最近决定:今后再批秸秆气化站,要强化项目前期论证,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除出具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承诺函外,还要提供后续运管经费的资金证明,以防出现“半拉子”工程。

  疑问二:如果秸秆气化站开足,能否杜绝秸秆焚烧?

  [调查]  望文生义,秸秆气化功效被夸大;即使全省所有气化站满负荷运行,也只能“吃”掉0.13%的秸秆,其中南京能“吃”掉0.15%的秸秆

  “前阶段舆论把禁烧不力归咎于气化站不开张,好像秸秆气化才是解决禁烧的唯一出路,真是误导啊!”谷成标快人快语。

  记者在江宁、六合多个秸秆气化站了解到,每站每天实际消耗秸秆不足400斤。“当初计划每天烧3000斤秸秆,现在只烧到十分之一。”汤山街道建设村气化站王永昌实话实说。

  多份宣传资料显示,每个气化站每年消耗秸秆548吨,实现“两人生火,全村做饭”。记者据此算了一笔账,南京每年约产183万吨秸秆,即使全市50个气化站全部开足,一年也就消耗2.74万吨秸秆,占全市秸秆总量的1.5%——而这只是理论测算。实际上,南京近年秸秆气化率只有0.15%,即每年只能消耗0.274万吨秸秆,占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

  “气化站资源闲置、应烧未烧、管理失当的责任不容开脱,该问责要问责。但也要向社会澄清一个事实——秸秆气化只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环节,而且是枝节,并非解决秸秆焚烧的治本之策,其功效不应被无限夸大。”谷成标大声疾呼。

  省农委环境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宋良才也证实,我省秸秆资源量位居全国第4,每年产生4000万吨秸秆。全省187个秸秆气化站运行正常,其中,苏南的运行质量要好于苏中、苏北地区,主要是苏南集体经济强一些。但即使全省气化站满负荷运转,每年也只能消耗5万多吨秸秆,占全省秸秆总量的0.13%,同南京市气化率相当。“如果把禁烧不力的板子全打在秸秆气化站上,显然有失公允。”

  同行的省农委环能处冯军阳早就撰文建议:鉴于目前江苏省秸秆气化站已选用多种原料制气,包括各类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稻壳、木屑、干树枝、杂草、农业废弃物等,早已不局限于秸秆一类,应将全省秸秆气化站统一更名为“生物质气化站”。

  疑问三:秸秆气化“胃口”小,谁是秸秆综合利用“大头”?

  [调查]  依法治“草”,以疏为主,推广“1+X”模式,即秸秆多还田等于少焚烧

  早在2009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去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304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76%。

  具体讲,76%的秸秆综合利用率由“五化”构成,即秸秆肥料化占32%;含秸秆气化的能源化占25.4%,其中包括沼气利用、直燃发电和农户生活燃料等;秸秆工业原料化占8%;秸秆基料化占5.45%;秸秆饲料化占5.15%。

  可见,秸秆利用的“大头”,是占比32%的秸秆肥料化利用,主体是农机部门组织实施的秸秆机械化还田,变草为肥——即“1+X”模式,“1”为主,指秸秆机械化还田;“X”为辅,指秸秆的其他“四化”利用。“这才是从源头上解决秸秆出路、杜绝焚烧的治本之道。”省农机局副局长范伯仁认为。

  去年,我省秸秆机械化还田2000多万亩,消化秸秆1200万吨,还田率约30%。今年,省政府下达还田面积2400万亩,还田率要超过35%。

  省农机局法规处许广荣提供的数据显示,连续3年秸秆还田的田块,土壤肥力显著提升,一般每亩可减少化肥用量10%,增产40公斤左右,节本增效百余元。“如果农民都懂这个理,且机械化还田条件又具备和跟上,谁还舍得烧秸秆?”

  说到底,秸秆综合利用要着眼长远、立足于“疏”,不能把钱都砸在“只管一时”的“禁”字上。而当务之急,是总结反思既往,抓住重点,群策群力,以备4个月后“秋秸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