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北京挂牌成立。稀土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序开采、资源浪费的现象大量存在。
2011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出最高级别的稀土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时间表,明确工作重点,部署整治行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稀土开采对环境破坏有多大?
近年来,由于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使稀土行业受到了多方的批评和指责。事实证明,稀土行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稀土开采分为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3种工艺。
池浸、堆浸工艺是老方法,都是要先砍树后锄草,然后剥离表层土壤,一个是将稀土放进池子里,一个是将稀土堆起来,以硫酸铵作原料,把矿土中的元素交换出来,再收集浸出液简单过滤分离后晒干成稀土原矿。
这对生态环境有着惊人的破坏。据统计,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另外,浸出、酸沉等工序产生的大量废水富含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
原地浸矿法则是近几年推行的新工艺,直接从山上钻孔,将化学药剂通过孔灌入山体,再将稀土从山体中提取出来。虽然这样可以保护地表40%~60%的植被,产生的尾砂也很少,但仍是两三米挖一个洞,有毒溶液长期残留地下。只不过是把污染由表面转移到了看不到的地方,对地下的污染程度更深,时间更长。
除了稀土原矿开采这一环境破坏最大的环节,冶炼分离环节对环境也有很大的污染和破坏。据测算,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要消耗7吨左右的强酸,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mg/L~5000mg/L,超出标准十几倍至上百倍。
4月16日,国家多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赣州经过几天的调研后,形成了一个环境报告。报告显示,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废渣)达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需要治理70年。
这样严重的环境破坏使当地人深受其苦。地不能种、水不能喝,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增多,有的村民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有的村民不得不搬离故土家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省兴宁市宁中镇邹陶村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在开采稀土多年后,当地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农田被废弃,常住人口由700人锐减到100人。
粗放式开采值不值?
稀土应用广、作用大,但粗放式的开采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首先,算一笔经济账,粗放式开采得不偿失。
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江西省全年稀土主营收入329.2亿元,利润65亿元。核算下来,稀土行业利润率接近20%。与其他行业比,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不算低。可这里的成本仅仅包含了企业人员工资、设备投入等显性成本,却没有将开采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一隐性成本计算在内。而隐性成本却高得惊人。
据了解,仅赣州一地的环境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这一天价治污成本,已经超过了江西省稀土全行业多年累积的利润。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国家不仅没赚到钱,倒是赔进去了很多,一直在做着亏本的买卖。
其次,算一笔资源账,粗放式开采得不偿失。
由于早期的无序开采,赣州市存在严重的“采富弃贫”现象,只采品位较高的矿,对品位较低的矿体任意放弃。据统计,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滥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这些资源都白白流失。
第三,算一笔国际贸易账,粗放式开采得不偿失。
虽然中国稀土占据了90%以上的世界市场,但中国“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未能相应地转化为稀土的定价权。在1990~2005年间,中国稀土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
由于中国稀土价格低廉,很多国家停止了本国稀土的开采,建立起战略资源储备制度,转而从中国大量进口。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日本也是中国稀土“贱卖”的直接受益者之一,有报道称,日本所用稀土资源的87%来自中国。
第四,算一笔科研账,粗放式开采得不偿失。
我国是稀土大国,却不是稀土强国。我国高精尖稀土技术专利少得可怜,例如,全世界2480多项稀土发光材料的专利发明,中国仅占0.8%。有业内人士表示,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为什么技术跟不上?除了起步晚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上不愿想、不愿投入的因素。资本的逐利性使之必然流向收益高、见效快的地方。很多企业热衷于卖矿、卖初级产品这些“短平快”的收益方式,而对延长产业链、搞深加工却不感冒。统计显示,中国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还不到50%。
与我们的财大气粗相反,日本由于先天资源匮乏,而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
怎样规范稀土开采?
稀土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地提出了稀土开采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对稀土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保护部也从去年4月起组织开展了稀土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发布符合要求的稀土企业名单,督促稀土企业整改环保问题。
如何规范稀土开采?对于国家来讲,一是要把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来管理。虽然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大,但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序开采、私采滥挖会加速稀土资源的流失。国家要统筹管理稀土资源,对稀土实行有计划开采,明确哪里不能采,哪里可以采,可以采多少,让有限的稀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是在稀土深加工上做文章。普通的稀土原矿也许只有10万元的价值,而做成永磁产品卖出去则价值一两百万,价格至少能翻十倍。由于缺少技术,我们更多时候是在卖稀土的初级产品,稀土高科技领域却很少涉足。有鉴于此,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参与,加强稀土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支持力度。
三是兼顾利益。要从根子上解决稀土私采滥挖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在国家获利的同时,通过土地补偿金、生态补偿金等形式,让当地群众能分得“一杯羹”。
对于地方来讲,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意见》。各级政府在制订稀土开采规划和决策时,要牢牢把握稀土开采的基本原则,始终把保护环境放到第一位去考虑,遏制稀土无序、野蛮、掠夺式开采。同时,要严格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冶炼稀土企业配额和指标。
对于环保部门来讲,既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懂得借力。《意见》对工信、发改、国土、监察、海关等部门都规定了相应的职责,遏制稀土无序开采,需要各部门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既管不好,也管不了。
《意见》明确,环保部门负责环保专项整治,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污染防治。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环保部门要注重从源头防控,做好稀土开采的环评工作。环评通不过,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中国的稀土行业走过弯路,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稀土行业要变无序为有序,变掠夺式为可持续,变粗加工为高精尖,中国就能实现从“稀土大国”到“稀土强国”的转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