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专家:谨防城市燃气走向一体化垄断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7/2012 14:50: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汪珺

  ——专访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

  经过一轮“跑马圈地”,城市燃气行业再掀整合潮。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天然气问题专家刘毅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燃气企业做大规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供气安全,但需谨防城市燃气走向上中下游一体化垄断,给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建立城市燃气业价格联动机制,规范燃气企业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但面临不少挑战。总体而言,我国天然气行业应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变。

  谨防一体化垄断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整合潮现象?未来城市燃气行业可能呈现一种怎样的格局?对于行业和消费者而言是利是弊?

  刘毅军:我国经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供气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燃气业很快会进入一个较稳定的盈利阶段,几大巨头也在这种新阶段下掀起新一轮的整合潮。目前,几大燃气巨头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兼并小燃气企业,不断做大规模。

  从规模经济角度看,做大规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狭义的供气安全。如近几年一些地方燃气企业被大企业接手后,在供气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供气安全性明显加强。

  但长远看,应努力避免城市燃气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寡头的出现。城市燃气企业的配气业务有一定自然垄断特征。燃气企业和天然气生产商是需、供两方,政府通过规范配气价格实现市场化运行的平衡。但若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寡头,则需求、供给双方一体化,就容易利用上游的垄断抬高燃气价格。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实现也会遥遥无期。

  因此,我认为城市燃气行业可以通过形成更专业、集中度更高的燃气企业来降低成本、提高供气安全,但不赞成形成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寡头垄断。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评价中石化、新奥能源联合收购中国燃气这一事件对燃气行业的影响?

  刘毅军:可以说该收购举动反映了中石化对天然气终端市场的新认识和新布局。但这种试图“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新布局与燃气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发展要求相比,有些相悖。而且,中石化“一上来就吃巨头”的方法未必能得到市场各方的认可,甚至会引起市场警惕,进行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

  小企业被大公司吞并、形成若干燃气巨头是市场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燃气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边界是是否形成垄断。若触及国家反垄断要求,政府可能会干预;没有触及,则由市场力量来发挥作用。

  我认为,天然气行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防止一体化寡头格局过于强化。目前看,完全阻止这一趋势有困难,但应该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因此,对于中石化、新奥能源联合收购中国燃气一事应当谨慎。企业是按照商业化的利益驱动往前走的,但政府需要考虑更全面,需要在现有情况下找到一个优化点、均衡点。

  价格联动遇挑战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给城市燃气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您认为城市燃气的定价问题应如何解决?

  刘毅军:按照现在的改革思路,价格机制改革会带来天然气价格的上升。应该建立城市燃气环节的价格联动机制,尤其是居民用气这部分。但问题在于,机制可能建立,但最终能否实现联动则不一定。

  首先,当普通居民用户面临较大价格上涨压力时,政府就可能出手干预联动机制发挥作用。其次,中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会对价格改革推进构成约束力量。此外,我国天然气产业链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保持天然气的相对低价是市场持续发展的战略选项。因此天然气相对其他替代能源保持价格优势仍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价格高、市场化反应较灵敏的城市,燃气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已逐渐进入商业回报比较理想的阶段。但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管网建设比较早、需要进行改造的地区,燃气企业的经营压力比较大。因此,在天然气价格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燃气企业的经营问题,可谓是不小的挑战。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目前是由各地解决,下一步可能在国家层面更多引入统一规则。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目前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以及经营模式上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刘毅军:配气管网是燃气企业的核心资产。目前城市燃气管网建设较普遍的运作模式是多元化投资,投资主体包括原来的燃气企业、大的燃气巨头、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甚至地方政府等。可能大的燃气企业有一定主导性,但也并非一家说了算,和地方政府、原来的燃气企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分并没有完全理顺,新的管网建设、老旧管网改造等都面临“谁出钱”的问题。

  我认为,配气管网建设较理想的模式是由大的燃气企业进行投资建设。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较好回报,积极性高,同时企业也具备一定筹资能力,但目前在很多地区还实现不了。

  燃气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燃气接驳费、卖气费用以及配气之外的业务收入等。目前这些业务之间的边界界定不是很清晰,存在交叉补贴问题,动力结构也不是特别顺。燃气公司获取收入的机制需进一步规范。

  一直以来,我国燃气行业采取的是地方经营模式,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显得有些混乱。打个比方,孩子是不同时期出生和长大的,现在各地都在养自己的孩子,要变成一个模式,短时期内不可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路径有关。但不管怎样,目前确实到了必须进行规范的阶段。

  向竞争性结构演变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评价目前正在推进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对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整体发展,您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刘毅军:目前正在“两广”进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应该说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上有所推进,且有利于进口资源进入国内市场并销售出去,对于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供给机制有积极意义。但如何防止捆绑定价,使天然气价格最终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仍是艰巨挑战。试点提及了这一问题,但没有给予答案。

  至于试点推广的时间,我认为,可选择一些地区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强、其他矛盾较小的地区,在上轮调价因素已经化解、居民心理上也觉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考虑推广试点。

  我认为,政府在制定天然气相关行业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对实行怎样的制度、保证这个行业向何方向演变给予明确答案。提高天然气产量、消费量的比重很重要,但非核心。核心是明确产业链的结构最终应往何处走。在我看来,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应向竞争性结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