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3月17日,在禹城市李屯乡水寺村麦田里,62岁的村民程耿顺拧开给水栓的水阀,在采集控制箱上一刷卡,很快,水就通过管网汩汩流到田间。他乐呵呵地说:“有了‘田间自来水’,浇这几亩地只要一个人一把锨一张卡就够了。”
记者在麦田间看到,每50米左右就有一个给水栓,在栓旁边安装有远程计量水表,水流通过计量水表后,可读出用水量和水费数据。作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禹城市近3年投资927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10.6万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区对引用河灌提水和机井提水采用计量水表计量,每个泵站和机井安装计量水表和射频卡系统,灌溉的时候射频卡内进行充值,刷卡浇地。目前该市已有莒镇、李屯、伦镇3个乡镇45个村4万亩耕地采用了这种方式。
市长张磊介绍,依据项目区地形特点和原有的灌溉习惯,当地制定自流灌区、提水灌区和井灌区三种灌溉方式,建设“旱能浇,涝能排、机械能下田”的高标准农田,畅通现代灌溉“最后一公里”。
在引黄条件便利的区域实行自流灌溉。在自流灌区进行末级渠系改造,对8个末级渠系的所有支、斗、农渠进行U型槽衬砌,并在全省首创U型槽滑模技术,改变了老式U型槽受场地技术限制易变形、费用高的弊端,施工省时省工省料节地,使用寿命达到50年,较原有U型槽提高10倍。自流灌区之外在河道提水便利的区域实行提水灌溉,没有水源保证的区域则实行机井灌溉。在提灌区和井灌区新建泵站5个,新打机井286眼,埋设管道275公里,从泵站(机井)到田间出水口,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实现“以管代渠”自流到田。
该市水务局局长张广臣说,引黄灌溉用水计量和收费是个老大难。当地发挥中科院驻禹城实验站专家资源优势,联合研发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远程计量和灌溉管理决策支持“两大系统”。对引黄灌区末级渠系采用自流灌溉计量,即在每个支、斗、农渠渠首安装巴歇尔量水槽和超声波探测仪,灌溉时节将渠道水闸提开,黄河水就能通过渠道自流到田间,超声波探测仪记录出流量和水位动态数据。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将与墒情监测、地下水位实时监测、雨量遥测信息捆绑在一起,通过寻常使用的GPRS手机遥感信号网络,传输到用水协会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信息中心终端系统就可以分析出每个地块,需不需要水,需要多少水,用了多少水。管理人员根据数据,进行科学配水。有了这样的工程和技术支撑,破解“大锅水”也顺理成章。
在该市,针对上述自流灌溉、提水灌溉、机井灌溉三种不同供水形式,他们分别制定了3种不同终端水价。终端供水实行了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以莒镇齐集村为例,水价改革后用水量减少62%,农业水费支出减少一半。据统计,该市项目区灌溉水利系数由0.5提高到0.85,灌溉次数减少一半,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由每亩次100立方米至120立方米减少到70立方米至80立方米,平均每亩次可节水30立方米至50立方米,年节水620万立方米;而粮食亩均增产120公斤,每亩逾1200公斤。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