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分宜县凤阳乡礼堂村空气明澈,青山环抱,呈现出江西乡村独有的清新秀丽。同路的老表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山上郁郁葱葱,实际上,这些他们祖祖辈辈依靠的大山曾经遭遇过一场持久的“浩劫”,一度满目疮痍。
“这里紧挨着萍乡煤矿,解放前村民就开始在山上挖煤,这在我们村里已经是个传统了。”村支书袁禾根说。上世纪90年代村里挖煤最火,80%以上的村民都在山上挖煤,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里不少人当上了“煤老板”,盖起了小楼房,礼堂村自然也是富甲一方。
山上的煤变成了钱,可是礼堂村的生态环境却变得一塌糊涂。“树被砍了,山上到处都是坑,连水库里的鱼都长不大。”所幸的是,这些破坏式的开采行为在2002年被制止,在国家集中整治关闭小煤窑的行动中,礼堂村的100多个小煤窑几乎全部被封。
于是,放下铁镐走下山的村民面临了新的困境,山上伤痕累累,山下没有足够的地种,有些人甚至已经不习惯下地种田了。在大多数村民彷徨不安的时候,村里的“煤老板”们却开始承包荒山,把一棵棵杉树苗栽在煤渣上,做起了绿色致富梦。
村民袁志刚就是其中的一位。来到他承包的林场时,他正拿着剪刀给梨树修枝。记者在林场走了一圈,发现这个小小的山谷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立体农业的典范。“山谷入口处是养猪场,有50头种猪,两边山上种了200亩木材林和30亩奈李树、50亩橘树,山谷中间种了20亩梨树,还挖了1亩鱼塘。”袁志刚说,2002年的时候,他就在山上种下了杉树苗,“十年成林,今年正好十年,不过还是要等几年再砍。”
今年,凤阳乡又从浙江桐乡引进了千亩杭白菊种植项目,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袁以文曾经是整个凤阳乡最年轻的“煤老板”,同时也是当地最早一批响应退耕还林政策,植树造林的“煤老板”之一。如今,他所创办的分宜县文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拥有2000亩林场。“我从2000年就开始种树,2004年林改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种树上,去年我又种了400亩。”袁以文说。
在等待山上种植林成材的十几年里,袁以文联合村民养猪,搞果木种植、农产品加工和运输,带领村民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目前,他负责的杭白菊项目已经吸引300多户村民参与。对于袁以文来说,满山的树木才是他真正的财富。他告诉记者,现在这满山的“绿色银行”不但看着养眼,也让他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安心。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