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钢企减排不容忽视 实用型储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6/2012 16:44:00   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讯】近日钢铁企业不参加国际钢铁协会全球减排计划的消息,再次将中国钢企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国际钢协资料显示,此计划是想尽量说服全球多数大型钢企定期向其提供旗下各钢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希望通过建立排放量与钢厂技术类型(以及运营方式)挂钩的数据库,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哪些技术手段可在不对近期全球钢铁产量快速增长造成干扰的同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钢企的相关人士反映,中国的钢铁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钢铁行业已经走过了二氧化碳排放最严重的阶段,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现在主要用电炉钢。如今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钢企,有失公允。中国钢企会按照中国的减排标准走,中国政府对行业的节能减排计划也在循序渐进地实施。

  钢铁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从铁矿石等原燃材料的开采、运输,到钢铁产品的制造以及废弃和回收过程,都难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从“十二五”的钢企搬迁计划到如今拒绝参加国际钢协全球减排计划,中国钢企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东北钢厂某位高层认为减排最主要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并不完全是减少产量,并且特别强调大型钢厂后期投入的环保设备能够降低一部分生产成本。据他介绍,生产钢铁产生的高炉煤气回收之后可以发电,热能转化不了可给社会供暖,高炉渣可以用作矿渣水泥,废水净化之后也可以再循环使用。“如果只生产不投入任何环保设备,那成本就会高”。

  但是,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效率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有待完善,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系统优化。就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来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回收率仅25.8%。大量低品质余热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现今钢铁产量为5.5-6亿吨/年,能耗3.5-4亿吨标煤/年。仅钢渣和高炉炉渣余热(放散蒸汽)折合标煤约2000万吨/年,余热回收技术的改进将极大地节约钢企成本。另一方面,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地挤压了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中益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慧提出,应大力支持和发展实用型储能技术,为不断提高工业余废热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提供技术保障。据王智慧介绍,他所创办的民营企业,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通用性高效蓄热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所研发的蓄热技术及产品,可将目前技术上难以实现回收的低品质余热、废热充分回收再利用。其中自主创新的“钢铁企业水淬渣放散性余废热回收节能环保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钢企废烟气显热、球团矿显热、竖炉烟气、高炉炉渣显热和炉渣显热回收等目前行业内其他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完成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多个环保难题,填补了国际、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以包钢实施的成功经验来看,该项目的施工改造周期一般不超过4个月,每节约一吨燃煤的投资强度只有700元左右,大大低于国家发改委(2011)1755号文件中“每节约一吨标煤2000元-5000元投资强度”的标准,通过这套蓄热节能环保系统的改造,实现了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节能环保效果,同时还能让钢铁企业通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管网热能输送、移动供热、钢渣等固废利用等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利用中益能蓄热节能技术及产品的应用已累计回收了工业废热736万吉焦,替代其他优质能源折合标煤11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8.2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7370吨、减排氮氧化物8685吨、节水2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