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旦假期当中,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望推出的传闻为最受瞩目的消息之一。这是继天然气定价机制试点政策推出后,又一重磅消息。整个石油板块已处于偏低的估值,正所谓原油涨不见其涨,原油跌它应声就跌。究竟此次利好的传闻能否提振整个板块,恢复其估值?
石油板块中港两地迎来开门红
由于中东地缘政治,特别是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升级,令原油价格在近期受到较大的心理影响和投机资金支撑。本周二收盘,纽约原油期货上涨4.13 美元,报每桶102.96 美元,涨幅4.2%。布伦特原油也大幅上涨4.42%,报收每桶112.13美元。
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在1月3日、港股2012年的首个交易日当中;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迎来开门红,分别上涨5.51%、4.45%和4.12%。除了上述所说,因油价造好而利好三桶油的上游开采业务外,在2012年到来之际,也迎来两个重磅的传闻。有媒体报道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核心思路已确定,未来将择机出台。另一个传闻是俗称“暴利税”的原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将获上调。
以上两则传闻均被解读为对三桶油的重大利好。受上述因素的影响,1月4日港股第二个交易日,中石油上涨1.19%、中国海洋石油上涨0.71%、中石化则由于前交易日上涨过多,呈现获利回吐下跌1.86%。
虽然1月4日A股首个交易日“开门红”预期落空,上证指数大跌1.37%;但两桶油逆势实现“开门红”。中国石油上涨0.1%,报收9.75元,中国石化大涨2.51%、报收7.36元。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更利好下游的炼油业务,因此在这方面比重最大的中石化表现更为突出。
传闻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将推出
此次传闻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前已有契机。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指出:“要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也有机构预测,为了改变现有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及时、炼厂亏损的情况,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
传闻中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改为10个工作日,以此加快调价频率;二、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国家限定最高成品油零售价的基础上,把定价权下放到各石油企业自行定价。三、调整定价指数的挂靠油种,预计将新增美国德克萨斯原油,并调整各挂靠油种权重。
中信证券对此认为,新机制实行后,国内成品油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调更加接近。对中石化、中石油的炼油业务将利好,亏损的幅度有望降低。而当国际油价在一定价格区间内波动时,若企业可按照发改委的调价原则,自行调整成品油价格,这样可减少其它因素对成品油价格的干扰,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水平。
而海通证券则有另一番解读:“我们认为在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后,国内炼厂的盈利并不会大幅提升,但改革的方向是保证国内炼油企业稳定的盈利(或微利),因而我们认为在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后,国内炼厂盈利的可预测性将增强,从而有助于提升石化行业整体估值水平。”
“暴利税”起征点或上调
另一则利好就是“暴利税”起征点上调。所谓“暴利税”,全称是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指在国内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国家按一定比例从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所获得的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从2006年3月26日起,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域和所辖海域独立开采并销售原油的企业,均应按规定对因原油价格超过40美元/桶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的方式,缴纳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比率为20%至40%。石油特别收益金的作用是调节上下游部门之间的利益。因为,垄断企业掌握着国家的资源,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高收益。但下游炼油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消费者承担着很重的成本。因此,通过对上游征收特别收益金对下游行业和弱势群体进行补贴,把这部分利润调节给下游行业,利益会均衡一些。
对此,中信证券认为,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上调利好在预期中。现行的原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为40美元/桶,根据现行的特别收益金计算方式,若起征点提高10美元,经测算中石化所需缴纳的“暴利税”将减少86亿,中石油将减少225亿元。
海通证券则认为:“经过测算,当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从目前40美元/桶,上调到50美元/桶时,中石化、中石油少缴的特别收益金对每股收益的贡献分别为0.07、0.09元,基本抵消资源税改革对两家公司每股收益的不利影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