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撰稿人 动力煤市场专家 李学刚
内容提要
□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资源越来越依赖“三西地区”
□2012年,铁路运输能力增长乏力、潜力不足
□中国煤炭进口的特点注定了进口数量的不稳定
2012年,宏观经济增长具有确定性。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全年将仍然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由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依然较高,经济增长必然使电力和煤炭消费增加,将延续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局面。
鉴于火电企业亏损严重,“减亏”措施之一将是限制2012年重点电煤价格的上调空间, 2012年重点电煤价格或将上调,幅度预计在5%以内,不排除政府主管部门对市场交易电煤采取限价措施的可能。
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资源越来越依赖“三西地区”,“无缝衔接”的困难越来越大。现状是,“三西地区”供应数量越来越大,供应或者采购链条越来越长,流通环节多。
从铁路运力角度看,201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20亿吨,同比增加2.5亿吨。今年1月至10月完成18.8亿吨,同比增加2.2亿吨。预计全年增2.5亿吨,将达到22.5亿吨左右。
2012年,铁路运输能力增长乏力、潜力不足。资金成为困扰铁路煤炭运力增长的首要问题,由于资金缺口大,多数线路预计投入运行时间被明显拖后。2012年向沿海地区辐射的铁路煤炭运输将面临近年来少有的低速增长局面。
国内港口煤炭发运能力可确保需求增长。2012年港口煤炭通过能力将继续增加并将继续有所闲置,能力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曹妃甸港、京唐港和黄骅港。港口煤炭发运能力结构正在变革之中,曹妃甸港将成为后起之秀。
进口煤炭仍然是沿海地区可供煤炭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平衡国内煤炭供求的重要砝码,是影响国内市场动力煤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基于2009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的发展变化及2012年世界煤炭贸易环境,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在1.5亿吨以上的水平。
原因如下:一方面,随着主要煤炭资源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生产成本增加、产能释放缓慢,加之2012年向沿海地区运送煤炭的铁路运能增长不足,国内煤炭资源有望维持“偏紧”格局,使得中国对进口煤炭资源存在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2012年世界经济运行风险依然较大,整体煤炭消费需求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维持平稳低位甚至小幅下滑的概率较大,将为中国煤炭进口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煤炭进口的特点注定了进口数量的不稳定。如今,从事煤炭进口贸易几乎没有“门槛”限制,有别于国际煤炭贸易中通行的“长期贸易协定”,中国进口煤炭的主要方式是现货贸易,且民营企业是煤炭进口的主导力量,贸易商过于分散也是影响进口数量的因素之一。
还有一些现状也成为影响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因素:
第一,“海进江”煤炭需求增长强劲。第二,2011年因为水电出力不足,让人们对2012年的水电生产进而对火电供应能力心有余悸。第三,资源整合后的产能释放正在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