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有效控制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长虹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23/2011 08:24:14   来源:水信息网

  和谁对话?

  陈长虹,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和能源与环境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世博专项——2010年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方案与应用研究、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为什么对话?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我们想知道,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怎样的?降低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怎样进行有效的区域能源总量控制?

  对话人 陈长虹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楚惠萍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我国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思路 能源消费总量大,消费主体以煤炭为主

  记者:我国目前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怎样的?区域能源(主要是煤炭)消费呈现怎样的趋势?

  陈长虹:我国的能源消费量确实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量是32.5亿吨标准煤。煤炭的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能源消费除了总量大这一特点之外,能源消费主体还是以煤炭为主。一些国际机构曾做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消费总量约占全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8.2%。

  如此一来,由煤炭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就比较严重。为什么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多年却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这主要与我国能源禀赋有关。在我国能源储量中,煤炭比较丰富,相比之下,石油、天然气的储量较少。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使用存储量多的能源是正常的。因此,煤炭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由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经济发展较快,造成了能源消费和排放量双高的局面,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付出了不小的环境代价。

  从区域角度来看,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较大,能源消费总量也较多。几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和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但是,由于能源消费过于集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比较密集,这些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比较严重。这类现象的发生和能源消费有着直接的关系。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进行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关键思路 调结构,做好源头控制;通过提升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终端散烧煤

  记者:可以通过哪些有效手段进行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陈长虹:要想改善环境质量状况,就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加工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如电厂“压小上大”,减少终端直接燃煤,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都是有效的措施。能源消费效率提高了,能源消耗量自然也就相对下降了。进行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主要有以下手段:

  首先,做好源头控制,也就是调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靠前的城市遇到了不少环境问题,环境压力很大。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要把比较重的产业结构调下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其次,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来降低能源消耗。提倡使用低能耗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之后,同样产生一个单位GDP消耗的能源就会变少,产生的污染物也随之变少。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节能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总体而言,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除了设备本身的差距,还有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差距,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企业是不是能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是不是建立了清晰、详细的能源消费台账?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是放到系统中考虑的话,一些小的问题、小的浪费会积少成多,带来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从技术层面提高能源效率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必须加强技术攻关,尽快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第三,去除终端散烧煤。在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体系中,终端散烧煤为数不少。居民取暖设施和茶水炉等都属于终端散烧煤装置,此外还包括中小燃煤锅炉等。由于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大量终端散烧煤的能源效率较低,加上其排放口一般离地面较近,给当地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些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一氧化碳等。近年来,北京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具体地说,就是向城市提供天然气,减少居民散烧煤和其他终端散烧煤)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海市也通过向城市提供天然气等措施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中小燃煤锅炉的数量为数不少,对城市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依然很大。对此,上海市通过划定基本无燃煤区和无燃煤区,使工业向工业区集中,实施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逐步取缔散烧煤低架源(排放口高度不高的污染物排放源)。同时,中小燃煤锅炉数量多、治理难度大,与其单个治理,不如化零为整,把这部分能源腾出来给电厂使用,并在电厂开展污染集中治理。这样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好很多,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

  点击三

  焦点关注 降低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制约因素

  关键思路 主要有其他能源价格偏高、环境成本外部化、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等制约因素

  记者:降低区域煤炭消费总量面临哪些制约因素和困难?

  陈长虹:首先,在能源替代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的价格高于煤炭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使用天然气会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但毫无疑问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其产品将在市场上失去价格优势。这是制约我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把燃煤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计算在内,而让这部分损失成为外部成本。如果不把外部成本纳入到整个生产系统来考虑的话,任何治理设施都会被认为是额外支出。但如果把这些外部成本内部化,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要想外部成本内部化,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价格体系,环境资源的价格、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价格等都要计入生产成本之中,还需要建立环境修复机制。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城市布局调整,将居民区和工业区分离,使居民向居民区集中,工业向工业区集中,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但有些地方在做区域调整时,忽略了当地的空气资源条件。在一些空气资源水平较低、污染不易扩散的地区,即使安置小的、分散的燃煤设施也可能造成较严重的污染。这在沪宁线一带比较普遍。这样的状况说明,其实散烧煤的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个别、零星的散烧终端会使一些地区受到严重污染。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地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有关,因此,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可利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经验

  关键思路 淘汰高能耗设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

  记者: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经验是否可以应用在区域能源总量控制方面?

  陈长虹: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一些经验可以应用在区域能源总量控制上。

  通过多年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线,使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厂群分离,在工业区内实行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等。在这一基础上,采取措施提高燃煤效率,实行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等。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过于集中、总量很大,排放又比较密集,自然净化的空间越来越小,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峻。要使城市和区域达到优良的空气质量水平,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标准要更为严格,污染物排放量需要进一步降低。因此,要着力建设、运行好各种污染治理设施,尽可能地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但就目前的能源利用水平和产业结构来说,要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仅靠末端治理是不够的,必须从源头上扭转现在不尽合理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破除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的线性关系,让发展尽快脱离对煤炭等一次能源的依赖。因此,要强调使用清洁能源、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上海市通过建立基本无燃煤区或无燃煤区来去除散烧煤,就是这一理念的贯彻。

  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非常有利的措施,但执行起来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要切实推进区域能源总量控制,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如建立新的税费机制,调整煤炭和清洁能源价格倒挂的现象,向市场提供更多可替代的清洁能源等。

  点击五

  焦点关注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思路 目标具有指导意义,先发城市的尝试可以为后发城市提供经验

  记者: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现在北京、江苏、福建等地已经明确制订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这样的控制目标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陈长虹:这是这些城市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设立的发展目标。这样的目标定得非常好。我们都希望经济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快,是大家赞成的。那么怎样能做到好呢?我们提倡要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发展,但是到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把能源消费考虑在内。与此同时,还要求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找好新的增长点,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好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很快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对这些地区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制订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可以倒逼这些地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促进当地发展方式转变,用优化环境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如此,制订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体现了这些先发城市正在探索绿色、低能耗、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可以为后发城市提供经验,避免后者在发展中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